大多數懷揣夢想的互聯網愛好者都嘗試過自己創辦網站。他們揣著五花八門的新奇點子,捧著朋友們籌來的創業資金,走上了一條創業之路。然而,和所有行業一樣,站在金字塔頂端的人們永遠是最少數,多數創業者的生存現狀用“苦苦掙扎”來形容并不為過。“活著”——這是晨報記者從日前召開的“互聯網站長年會”上獲得的最直觀感受。
個人網站,有夢想你就來
5月17日上午9點,位于東三環的北京長城飯店門前被人流堵塞得水泄不通。如果不是親眼所見,你很難想象一個即將召開的“互聯網站長年會”規模會如此龐大。
這是一個由互聯網軟件服務商牽頭組織的全國性站長年會,年年進行,今年已是第4屆。組織方告訴記者,今年的大會吸引了全國各地的6000余名網站站長報名,但最終由于場地所限,只發出了3000多張邀請函。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統計,截至2008年12月,中國共有包括門戶網站、行業網站、地區網站、個人網站在內的獨立網站287.8萬家,其中個人網站占絕大多數。
站長們大多很喜歡講述自己網站的故事。“我創辦了一個縣域級經濟論壇,很多人在論壇里辯論、打口水仗,吸引得副省長都到我們的論壇里來‘拍磚’。”一位來自地方縣級市的網站站長不無興奮地說。
“我是一位中學數學教師,我創辦的網站免費提供中小學各學科教案、課件、試題下載,每天有近6萬的瀏覽量。”一位中學教師兼互聯網創業者說。
“我創辦的是一個圖書批發網站,2003年我大學畢業,就在一個地下室里開始了創業,我本來學的新聞,和你一樣應該去當記者的,但是我堅信電子商務的未來,不瞞你,我現在賺到的錢可比我那些同學多多啦。”一位來自北京的站長語氣中略帶驕傲。
辦網站還是最差錢
張澤皋是北京“居住地”網站的創建者。用他自己的話來說,這是一家鄉鎮級社交網絡,以鄉鎮(街道)劃分獨立網絡,以用戶個人生涯為主線,幫助用戶和現居住地、故鄉、其他網絡相熟的人之間保持聯系,分享信息。“未來每一個人都應該有一個居住地賬號,這樣可以更方便系統地打理個人關系網絡。”
張澤皋很愛笑,已年屆不惑的他告訴記者,自己只有20多歲的心態。
張澤皋的創業從2005年開始。2005年3月15日,張澤皋開始撰寫理論,至今也沒有停止過。他的觀點是,只有理論都成熟了,網站才能發展。
2008年8月,“居住地”網站正式注冊。
“居住地”的推廣方式很特別,網站上線后,張澤皋公司里的員工都閑不住了,他們一有空閑就拿著宣傳資料上街發放,也因此沒少和城管、保安打交道,“有的人甚至因此進過派出所。”但張澤皋本人倒是很想得開,“創業就是要經歷風雨嘛。”
張澤皋自稱創業獲得了很多親朋的支持,也正是有了他們在后方不斷地籌集資金,才使得他的創業之路得以繼續。“我很幸運,每次快堅持不住的時候都有朋友伸出手,他們說你不要‘死掉’。”不過,他也坦言,網站現在最缺的還是資金,只有有了充足的資金,網站才能更好地發展。
另一家社交網絡“八通網”的生存狀況看起來要比“居住地”好一些,但仍然只能算是“堅持期”。
八通網是一個大型社區網站,在北京通州區居住的人大多知道這個網站。人們通過八通網在工作之余互相交流,內容涵蓋衣食住行。
2004年2月,站長付長寶利用業余時間創辦了這個社區網,“當時就是圖個熱鬧,讓生活在周邊的人能夠聚起來,沒想到,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它、關注它。”
2006年,付長寶辭去了工作,真正踏進了創業的圈子。這段時間也讓他備感艱辛——一時間沒了經濟來源,同時還要既還房貸又創業,“有很長一段時間,生活得很艱苦。網站多虧了周圍鄰居的資助。”
八通網從成立伊始至今,幾乎沒做過什么宣傳?;旧隙际强诳趥鞑?,這一點讓付長寶很是自豪。目前八通網的現狀是稍有盈余,收入主要來自于廣告,但這些資金都在維持網站運轉,所以網站依然面臨缺錢的窘態,準確地說,還沒有渡過“堅持期”。
盈利很難——維持平衡已屬不易
2000年和2005年是投身互聯網創業的兩個高峰時段。2000年,新浪、搜狐等門戶網站的上市刺激了一批互聯網愛好者,他們毅然放下手頭的工作,奔向夢想。這種創業高峰期在2003年和2004年進入低谷,又在2005年再次燃起。2008年至今,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互聯網創業再次遭遇瓶頸。
網易科技日前發布《2009中國個人站長生存報告》(以下簡稱《生存報告》),這項投票調查問卷共有1000余個人站長參與,其中全職站長僅為29%,兼職站長比例則達到71%。報告同時顯示,站長的整體年齡趨于年輕化,平均年齡為26 歲,女性站長占比僅為1%。
互聯網創業者最初走上創業道路的原因不盡相同。一些人是在同一領域積累了大量經驗,為了謀求更新的發展而走上創業路的;當然還有一些人因為懷抱著當老板賺大錢的理想,或者為了證明自己更大的價值,或是沒有找到理想的工作,甚至是頭腦一熱走上創業路。
然而,大多數的網站在創立之后卻沒有很快走上康莊大道。《生存報告》的調查顯示,59%的站長表示網站已經實現盈利,個人站長的月平均收入為2661元。其中,實現盈利的全職站長月均收入為6155元,實現盈利的兼職站長的月均收入為1259元。
但記者接觸到的多數站長對“盈利”這個問題抱以苦笑:“大多網站都沒有盈利,一些已經盈利的網站也無非是每月有一些收入,來維持網站的正常運營開銷,保持平衡。”
“對于我們來說,活著就是最大的成功。只有活著,才有機會成功。當你還沒有實力去和對手競爭的時候,活著就是最好的保存實力的方式。”北京一位站長毫不諱言地說,“不要去挑戰比你強大的對手,暗自活著,小心經營你的策略,風水輪流轉,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在這條路上,就看誰能堅持到最后,看誰有許三多的精神。”
融資很難——風投選擇項目極為苛刻
個人網站盈利的主流模式為電子商務,其次是通過征收會員服務費和來自廣告聯盟的收入。但就像大多數互聯網創業者所做好的準備那樣,他們誰都無法預言自己會創業成功。在多數站長眼中,時下國內的大多個人網站都處在“堅持”階段。
很多站長踴躍參加站長年會,固然是為了向同行學習經驗,但更重要的是尋求同風險投資合作的機會。但個人創業網站想找到風投融資并不容易,如果不是感興趣的項目或團隊,一些風投甚至未必愿意聽你講完你的產品。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風投選擇項目相當苛刻,一般基于三方面考慮。一個是看你是否有一個有執行能力的團隊,因為資金畢竟是投給人去運作的。因此要考察這個團隊的領導人和所有成員,看看他們過去都做過什么,團隊的合作歷史有多長等,剛組建的團隊很難得到認可。
第二方面是看項目的盈利模式。通常,好的盈利模式是非常簡單易懂的。如果看半天都沒有搞明白它是怎么賺錢,也多數是有問題的。
第三是看項目是否有某個專有技術,該技術是否獨一無二。
“找風投,首先是站長要對自己的項目有信心,否則不可能成功。”一位風投行業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除此之前,創業者一定要有心理準備,“風投是要有條件的,你找他談融資,絕對不僅僅只是談錢,會牽涉到業務、財務、團隊、股權等方方面面。”
堅持很難——比錢更重要的是獨立
“一些網站因為本身的產品還沒有達到風投的標準不具備合作性;也有一些站長因為風投的附加性條款太霸道,需要深思熟慮。”對于風投的霸王條款,北京一位站長研究得頗為透徹,“風投一般不愿意占公司的大股,但是風投即使當小股東,拿的也是優先股。所謂優先股,就是指公司里重大的決定,比如任命ceo、cfo、對外收購或出售公司、每年的計劃方案,都得是他們說了算。如果稍有不慎,你拿了風投的錢,就要夾著尾巴做人,否則可能會被開掉。”
這樣的“霸王條款”,讓那些有個性、堅持獨立性的站長們很難接受。
k68的站長阿康在行業內較有名氣,很多熟知他的人表示,他有一種人格魅力,讓接觸他的人愿意無償地為他做些什么。不過也有人說他固執,固執到從網站建立之初至今,從來沒有更改過,即使面對那么多后來居上的同業競爭者。阿康自己則堅持認為,自己的模式更好,只需按部就班地發展。
k68威客網創立于2004年。阿康最早提出了威客模式,但他的k68卻不是行業中走得最快的。一些后起之秀憑借良好的融資整合快速趕上??粗锌焖偃谫Y,卻依然堅持自己的選擇,這樣的創業者或許并不多見。
風投,阿康沒少接觸。但是,還沒有結果。阿康私下里說:“雙方情不投意不合。所以暫時還沒有與風投達成協議。”
“聰明的創業者并不是有融資就要,有些成功的創業精英是在拒絕過多次風投后才達成一致的。”一位業內人士說。
阿康的固執與堅持也換來了契機,如今k68獲得了北京市生產力中心的支持,申請了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資金。下一步,阿康還在惦記著中關村:自己的網站與中關村國家創新試驗區的定位相符,不知道能否爭取到一些資金?當然,對于風投,阿康也不是一味的拒絕,如果雙方能就一些問題協商明白,達成一致,也是再好不過的。
創業有風險 入行需謹慎
有站長把創業和電視劇《越獄》相比——一旦開始了,就無法停下來,盡管大家都不知道未來是否會成功。
和多個站長聊天,能夠體會到他們的共性與個性。共性是他們都有執著的精神,許三多似的堅持;個性是他們性格迥異,處理問題大相徑庭,甚至讓人大跌眼鏡。
創業無疑是個誘惑,尤其是對于那些心懷夢想的人,但是有創業想法的年輕人,千萬別只看到輝煌與成功,做好足夠的失敗準備是創業的前提。
“創業有風險,入行需謹慎。”這是站長前輩們對后來者的忠告。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