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TV的基礎
事實上,掘走IPTV的第一桶金的恰是一些不太循規蹈矩甚至有違法行為的人,他們往往購置一臺服務器就能得到很好的利潤。逐漸地,一些網絡服務商進入這個市場,尤其是有運營商背景,并且技術力量很強、資金力量比較雄厚的SP,逐漸發現這個市場,并且做了很大投入。第三個涉足IPTV的是諸如北京電視臺、中心電視臺等傳統節目提供商。同樣是涉足IPTV,這些傳統節目提供商與電信運營商對IPTV的考慮卻完全不同。對于傳統節目提供商來說,網絡視頻更多是對傳統節目進行補充,而電信運營商卻是把IPTV當做新的利潤增長點。
“早期,IPTV根本無法成為一個現實”,一位專家分析,“相對來說,早些時期,互聯網內容比較匱乏,人們對視頻的需求很小。而且當時互聯網應用的出發點是與電視是互補,互聯網與電視業兩者之間還不存在競爭,前者對后者的威脅也并不非凡突出。兩者也談不上誰要去爭奪誰的觀眾,就如有人喜歡快餐式的文化,有人喜歡按部就班的文化,雙方各有各的用戶。”
時過境遷,電視與網絡的整合已經是大勢所趨了。IPTV之所以在目前這個特定的時間被看好,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2008年在中國舉辦的奧運會提出了“科技奧運、人文奧運和綠色奧運”三大口號。要體現奧運的科技含量,沒有比通過IPTV這種方式更具有廣泛的影響力了。目前電視的科技含量相對較低,假如通過數字電視來播放,國外很多地方也許根本接收不了。IPTV是最省事的一種方式,可以保證全球各地的用戶按照他們的喜好來點播電視節目,這是很有吸引力的。
盈利模式有待探索
采訪中,業內人士幾乎一致認為,目前從節目制作到網絡發布再到受眾群體已經成熟,IPTV產業鏈已經形成。只要解決贏利模式與政策的問題,IPTV必將得到迅速的發展。
IPTV的盈利模式還存在很大問題。從目前來看,國內的IPTV還在小范圍內試驗,還沒有一個成熟的盈利模式可以借鑒。內容服務商對IPTV領域更是生疏。IPTV假如僅僅是TV的話,視頻內容基本不存在任何問題,但這時IPTV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義。換句話說,IPTV必須提供與數字電視相異的內容。這時,誰來提供相應的內容是一個大問題。簡短視頻節目相對比較輕易,投資也比較低,要推出成熟的IPTV節目,必然要涉及到整個盈利體系的建立。
目前,IPTV在內容的組織和提供上還存在一定的難度,內容組織并沒有完全市場化和規范化。首先,是否會有專門的機構來為IPTV提供內容?假如沒有,就涉及到版權問題,涉及與傳統電視的競爭問題。由此可見,將來可能需要一批人專門為IPTV來提供內容。另外,由于IPTV剛起步,到底在上面提供什么內容,大家的頭腦中都不是很清楚。
發展IPTV還要克服技術創新的問題。IPTV的特色是可以進行點播,從目前來看,技術雖然已經完全具備了,但是這種技術的積累能否滿足數以萬計甚至更多的點播者、用戶同時收看還是一個難點。
計世資訊通信產業研究事業部分析師郭暢認為,IPTV市場的成熟,必須滿足三個條件。
第一,傳統的電視臺的積極介入,為IPTV探路具有很大意義。比如,中心電視臺和北京電視臺都在做嘗試,其嘗試越深入,對整個IPTV市場的發展越有利。第二,政府在政策方面的立法方面必須加快。因為現在屬于灰色地帶,究竟在網絡上放電視是否違法還不好說,因為這方面還沒有明確的法律。前段時間爆出的北京央視公眾資訊有限公司狀告手機廠商多普達一案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多普達公司通過手機鏈接了中心電視臺的頻道,但實際上,多普達自己并沒有制作電視節目,只是鏈接了一個IPTV頻道而已,沒有盈利,完全是公益性的,而且對央視公眾是有好處的,但結果卻成為了被告。因此,需要政府盡快出臺相關法規,明確怎樣的行為是禁止的,怎樣的行為是提倡的,什么樣的行為可以通過申請,通過怎樣的申請,來獲得這方面的資質等等。
各方力量的博弈
郭暢認為,IPTV發展是否順暢,還取決于政府層面與媒體層面的博弈。
政府層面是指信產部與廣電總局。廣電與電信運營商同時發展交互式電視,在監管上有個明確分工范圍的問題。從目前來看,最可行的辦法,就是由廣電總局發放IPTV運營許可證,把它當做一種媒體形式來監管。據悉,現在國內已經給一些網絡媒體發放了許可證,為數極少,如天天在線,互聯星空等。當然,在監管手段成型以前,無論發放什么證,只要是透明操作,就都是好事,最起碼代表著答應和規范的可能性,可以明確審批流程,否則,發證就變成了保護壟斷,會妨礙產業的發展。
傳統媒體和新型媒體之間是相互交叉的博弈,新型的媒體希望得到廣電總局的支持,而傳統媒體希望得到信產部的支持。比如,中心電視臺在網絡上的運作需要得到信產部發的ICP的證。IPTV的健康發展要求四方面的多元集合,需要各環節全面溝通,任何一方都必須與其他三方都要有很好的溝通。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