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記者通過越洋電話采訪了ipTV平臺廠商思華科技的CTO王揚斌。王總多年生活在美國,對全球電信技術發展大勢感受比較真切,他從自己的親身體驗,以及思華科技在國內與運營商進行合作的情況出發,展望了IPTV在中國廣闊的發展前景。
《通信世界》:兩大固網運營商不約而同將2005年定為“網絡電視年”,您認為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王揚斌:從全球電信業發展歷程來看,這是一個非常自然的趨勢。目前大家都注重到了美國AT&T、MCI被并購的事件,這是電信業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我們知道,互聯網尤其是寬帶IP網絡以及IP電話技術出現以來,語音傳輸已逐漸從電路交換(circuitswitching)過渡到包交換(packetswitching),VoIP得到廣泛應用,長途電話的費用迅速下降,AT&T、MCI等經營長途電話的電信公司的核心業務受到了極大的沖擊,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今天除了像中國這樣仍有一定政策保護的國家之外,VoIP的應用在北美、歐洲等地已是如火如荼。對用戶而言,長途電話與本地電話已沒有實質差別。10年前從美國打國際長途到中國的收費每分鐘大約2美元,而現在的收費大約是每分鐘2美分。 所以,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AT&T等長話公司的結局。
同樣,寬帶接入的ARPU值也在逐年降低。例如,8年前我申請使用SBC的ADSL,每月租金約85美元,而現在是每月26美元。在這種形勢面前,SBC等電信運營商必須開拓新業務、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在傳統的語音業務之外,進一步開展數據業務、嘗試提供IPTV等新視頻服務,“三項業務合一”是非常自然的趨勢。
在美國,有線電視業務與電信業務已經開始相互滲透。近來SBC和Verizon均公布將大舉投入IPTV業務。中國的固網電信運營商們已經感受到了這股寒流的到來。所以說,IPTV業務是電信運營商下一個重要的利潤增長點,這是全球電信業發展的大趨勢。
《通信世界》:IPTV在中國要發展起來有沒有什么明顯的障礙,比如網絡帶寬、政策管制等?而且,廣電系統對數字電視也加快了發展步伐,這對電信行業發展IPTV會不會構成威脅?
王揚斌:網絡帶寬當然是IPTV發展的基礎,不過在這一點上中國與美國相比是有優勢的。中國的寬帶建設要比美國晚幾年,設備相對先進,而且主要用戶都集中在大城市,所以帶寬高,足以支持視頻業務。
政策方面,我認為政策總是在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而慢慢改變的,在開放的市場經濟框架下,IPTV的內容肯定是許可的。政府對電視傳播內容進行監管,這在許多國家都是有的。比如美國,某些臟話在公眾廣播電視媒體中也是不答應出現的,但在加密的收費電視節目中就可以有,FCC會做這些監管。在快速發展的中國,IPTV在運營過程中,因為新業務不斷出現,政策制訂者和運營商之間也會有磨合的過程,但是政策不會成為真正的障礙。連新頒布的《交通法》都有不完善的地方,需要進一步解釋修改,我們不能說《交通法》是交通發展的障礙。
廣電發展數字電視與電信行業發展IPTV,我認為,這兩件事是相輔相成的,有競爭,才會相互促進。何況IPTV也不是電信運營商的專利,廣電行業也可以利用IPTV技術。國家廣電總局副局長張海濤多次指出,我國的有線電視數字化平移工作需要結合各地實際情況,可以采取多種不同的技術手段。比如杭州的數字電視與交互電視相結合的模式,就是一個成功的典范,廣電和寬帶運營商能和諧發展。傳輸技術雖然有多種多樣,但對老百姓來說,歸根結蒂是看內容和服務。我們以為,電信運營商要善于發揮IP寬帶網絡的優勢,揚長避短。電信網的優勢在于雙向、互動性,而傳統有線電視網是單向廣播模式的。拿節目來說吧,要充分發揮雙向互動的優點,探索一些新的形式,比如交互游戲和視頻內容結合之類,這樣就能同數字電視形成良性的差異化競爭。
《通信世界》:但是廣電發展數字電視,也是將實現雙向互動作為目標。
王揚斌:廣電的確希望做到這樣,但是目前中國廣電業的一個最大問題是整個行業處于分散、割據狀態,每個地方都有一個本地的有線網,所以中國的廣電業還沒有形成像中國電信那樣大規模的企業。美國的有線電視網絡行業在二戰以后經歷了長期的發展和兼并重組,Comcast、時代華納有線電視等美國大型有線電視網絡企業已經具備了同SBC、Verizon等美國電信企業爭霸的規模和實力。然而中國的情況與美國不同,這對中國的電信企業來說是一個難得的戰略機遇期,假如及時把握,中國的電信業有可能實現跨越式發展,領先世界。
《通信世界》:我們知道思華科技與運營商在IPTV方面的合作是比較多的,目前運營商推的IPTV系統傾向于使用什么終端?
王揚斌:IPTV在實際操作中主要還是以電視機為終端,以PC為終端傳輸實時圖像一般還是稱流媒體。當然,從技術上實現在PC上看電視是毫無問題的,之所以重點在電視機上推,是因為IPTV業務主要還是傾向于數字家庭娛樂的。最直接的解釋是,電視機一般放在起居室,PC一般放在書房,所以IPTV的顯示終端大多是電視機。另外,用戶家家戶戶都有的電視機作終端,能夠使IPTV普及率遠遠突破PC普及率的瓶頸。
《通信世界》:既然今年被定為網絡電視年,據您所知,運營商是不是會有明顯的動作呢?
王揚斌:廣東電信已經開始進行有相當規模的試運行了。廣東從去年年初就開始做試點、建試驗網,檢驗其網絡和我們的IPTV系統方面的可行性,這都為今年的推廣應用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通信世界》:既然運營商如此看重IPTV,為什么相關的宣傳不是很多?
王揚斌:運營商比較低調的原因很多,我覺得這是中國電信企業逐漸成熟起來的表現,經過幾年市場競爭的磨練,運營商做事更為穩健,意識到了良好的服務才是業務成功的要害,所以作秀少了,實干多了。反之,做一些浮夸的宣傳,假如對用戶的服務跟不上,反而會有負作用。
另外,究竟現在IPTV的運營模式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現在的電信業務已經不再是簡單的技術問題,內容整合、營銷更為重要,就像發展互聯網一樣,互聯網的內容雖然不需要運營商自己做,但總需要一個負責整合內容的部門,于是就有了互聯網事業部,中國移動推移動增值服務也一樣,也有夢網中心來負責這件事。電信推廣IPTV,也要經歷一個過程。
《通信世界》:從試點的情況看,需求量如何?
王揚斌:我可以舉杭州的實例來說明問題。杭州的情況是網通寬帶運營商與有線電視網絡公司合作的二合一模式,稱為交互數字電視,去年11月開始正式商業化推廣,一個月發展3萬戶,相當火爆,出現終端設備機頂盒來供不應求的情況。當然,這3萬戶里面不完全是用IPTV,大約有1/3是IPTV的用戶,但一個月發展1萬新用戶也非常可觀了。由此可見用戶需求量之大。
《通信世界》:既然這樣,二合一體現在什么方面呢?僅僅在收費方面嗎?
王揚斌:收費是通過一個渠道。此外,機頂盒、遙控器都是統一的,只是IPTV用戶每月的收費要貴一些。這些用戶算是“有價值的高端用戶”,他們不僅僅滿足于看傳統的廣播電視,還希望能查查信息,點播節目。好比中國的3億手機用戶中,既有每個月使用交費幾百甚至上千的高端用戶,也有每月100元上下的一般用戶。
《通信世界》:您的時間非常寶貴,請答應我最后提一個問題。在通信廠商里頭,思華科技在規模與知名度上都沒有明顯的優勢,但它在IPTV上能夠做得相當不錯,不知道其中有什么奧妙?為什么貴公司能預知這個發展趨勢?
王揚斌:假如了解一下我們公司的歷史,就不會希奇了。我們公司創辦于2000年,公司創辦人和CEO孫逸浪,曾是亞信的副總,在電信業有多年的經驗,所以能準確把握電信業的發展趨勢。在多家國際知名創業投資基金的支持下,我們將IPTV作為公司發展的重點,過去兩年里發展迅速,目前員工已達300人。我們在硅谷設有的研發中心,在吸納優秀的技術人才、跟蹤領先技術方面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我認為就創新而言,中小公司比大公司更有優勢。大公司有大公司的包袱,不大可能冒風險去做未來的東西。在中國的IPTV領域,不論從產品的領先度或市場占有率,我們都是當之無愧的領頭羊。當然,前面要走的路還很長,“誰笑到最后,誰笑得最好”。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