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TV:掀起你的蓋頭來
IPTV成為目前媒體和展會最熱門的話題之一,那么IPTV究竟是什么呢?
IPTV是通過寬帶IP網絡來看電視,用戶可以通過普通電視機+機頂盒方式收看。與傳統電視相比,其最大特點是交互式的全新電視觀看體驗,如UT斯達康的mVisionIPTV系統具有時移電視(Time-shiftedTV)功能,使人們不再受電視臺節目播放時間的限制,也可以觀看數天甚至數月前的節目,時移電視還可對所有的實時電視節目進行暫停、倒退和快進操作,這樣足球迷們再也不用擔心錯過出色鏡頭,人們也不用擔心因為加班錯過喜愛的電視節目。除此之外,IPTV用戶還可以方便地在電視機上進行節目定購、余額查詢、費用繳納、使用具體單查看等,做到消費快捷、明白消費。
CNNIC歷次調查表明,我國非網民不上網的主要原因有:“不懂電腦與網絡”、“沒有設備、上網沒有用”,復雜使用方式和昂貴的進入門檻將數億家庭用戶擋在寬帶的門外。IPTV解決了這個難題,凡是有電視機的家庭,添加一個機頂盒,即使不懂有關電腦與網絡的知識,只運用電視遙控器,就可享受IPTV帶來的家庭娛樂新境界。
不僅僅是電視,通過IPTV還可以進行視頻通信,老家的父母在電視機上隨時可與在外地打工的兒女通話,看到實時的視頻;工作繁忙的父親可以隨時看到小孩在幼兒園的成長情況;網絡游戲異軍突起,IPTV將游戲從年輕人手中帶到數以億計的家庭用戶;許多人酷愛的聊天、交友,通過IPTV將更加易用和快捷。因此IPTV不僅僅是一個新功能,而是引領我們進入一個嶄新的家庭娛樂時代!
其實IPTV已經在不知不覺中來到了我們身邊,市場調研機構MRG公司發布的一份市場猜測報告指出,全球IPTV市場呈現出了加速增長勢頭,并預計2008年,全球IPTV用戶將達2600萬,2005年將成為“IPTV年”。
市場環境:蘋果熟了
影響IPTV發展的兩個要害因素:內容和政策。優質、有吸引力的內容是決定老百姓是否買單的要害,政策答應是IPTV發展的前提條件,除此之外,網絡、技術、運營模式的成熟情況也非常重要。因此IPTV是否是泡沫,我們需要考察相關的條件是否已經具備,可喜的是,經過多年市場孕育,我們看到發展IPTV的條件已經逐步成熟。
●政策
廣電總局頒發已于2004年10月11日實施的《互聯網等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治理辦法》(簡稱39號令)清楚地表明了政府對IPTV的態度。文件中說:“國家鼓勵地(市)級以上廣播電臺、電視臺通過國際互聯網傳播視聽節目”,“業務類別分為播放自辦節目、轉播節目和提供節目集成運營服務等。接受終端分為計算機、電視機、手機及其他各類電子設備。傳播網絡分為移動通信網、固定通信網、微波通信網、有線電視網、衛星或其他城域網、廣域網、局域網等。”
●內容
IPTV的內容是目前業界質疑其發展的最大問題,“電視臺播出的這些節目沒人看,搬到IP網絡上就有人看啦?”目前質量高的內容不都是事實,但我們要看到,IPTV不是等內容好了才來發展。有一個良好的政策環境,市場就會逐步形成一條良好的內容制作、內容服務和內容消費產業鏈,優質內容就會源源不斷地創造出來。政府的相關部門已經看到這一點,2004年11月28日由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頒發的《中外合資、合作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企業治理暫行規定》正式實施,外資首次被答應入股國內廣播電視制作產業,在《規定》頒布一周后,影視巨頭索尼公司率先公布與中影集團旗下的華龍數位制作公司合資組建影視節目制作公司"華索",美國在線-時代華納和澳大利亞SevenNetwork也瞄準中國市場,尋求投資目標和合作伙伴。其實在《規定》出臺之前,很多外資影視公司早做好了進軍中國的預備,如美國傳媒巨頭維亞康姆與CCTV的合作等。隨著IPTV的發展,內容的巨大市場還吸引了包括風險投資商在內的眾多企業涌入。因此各種資本的進入必然會加劇內容制作市場的競爭,開發出更多、更有吸引力的內容已經不再遙遠。
●電信運營商及網絡
隨著中國電信業競爭的不斷加劇,傳統話音業務面臨著來自移動和寬帶的競爭,ARPU正逐漸下降,挖掘新的用戶和業務量增長方式已成為固網運營商關心的首要問題。IPTV作為一種革命性的寬帶應用為中國的電信運營商開發新業務和尋找新的運營模式帶來契機,將成為未來新的利潤增長點。
實際上電信運營商已經在進行戰略層面的調整,剛剛上任的CTC新任總經理王曉初提出,中國電信正謀求轉型,其目標是發展成為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把信息產業和文化產業結合起來,使信息產業為文化產業服務;中國網通早在2004年,就公布打造中國最大的網絡電視平臺。
電信運營商已經具備IPTV業務發展的用戶和網絡條件,中國的寬帶用戶2004年已經達到了2200多萬,為IPTV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用戶基礎,另外無論是電信運營商的ADSL接入還是LAN接入,其帶寬已經基本上滿足了IPTV的要求。當前中國電信正在建設的CN2,更為IPTV下一步規模發展提供良好的網絡基礎;同時IPDSLAM、xDSL2/2+、GEPON等新技術的應用為IPTV提供高質量的視頻服務提供了更寬廣的帶寬支持。
●技術和標準
在技術層面上IPTV已經成熟。我們以UT斯達康的mVisionIPTV解決方案為例,其擁有專利的媒體交換(MediaSwitch)技術,經過實際的考驗,可以非常穩定的為數百萬用戶同時提供高質量視頻服務;從視頻編解碼技術來看,H.264的實時編解碼技術可以在1.2Mbit/s的碼流下,為用戶提供DVD質量的視頻效果。
同時為了解決不同廠商設備之間的互聯互通問題,中國網通和中國電信聯合國內的廠商UT斯達康、華為、中興通訊、阿爾卡特等進行近1年的預備,IPTV技術標準也已基本完成。
●運營經驗
運營經驗的缺乏是制約IPTV發展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所幸市場已經為我們提供了很多成功案例。中國香港電訊盈科的IPTV業務在2003年9月推出IPTV業務時,僅有幾千用戶,僅僅一年時間就超過50萬用戶。電訊盈科的成功運營經驗值得我們借鑒和參考:要創建一個支持IPTV組播業務的最佳網絡和技術環境,非凡是要保證足夠的傳輸帶寬;與用戶簽訂中長期服務合同,免費贈予機頂盒、Modem等CPE設備;建立利益共享的盈利模式;保持節目內容的豐富和出色;在保證與內容提供商利益共享的同時確保內容的安全性。
平臺建設:好馬配好鞍
IPTV平臺是一個嶄新的業務系統,如何科學、合理地規劃和建設IPTV平臺則是運營商最關注的問題。
基于有過小規模的面向PC流媒體服務的經歷,因此有人提出了進行簡單的移植方案,將現有的面向PC終端軟件搬到機頂盒上開展IPTV業務。眾所周知:基于PC和TV業務有很大差異,例如使用習慣,書房中PC機是“前頃”式的,而在客廳中TV是“后仰”式的;TV視頻服務質量要遠高于PC的視頻服務質量;操作要求完全不同,PC采用復雜的鍵盤和鼠標操作,而TV只要簡單遙控器操作;需要把握的技能、背景知識完全不一樣。
運營商在IPTV業務的發展初期,為了避免投資的風險,通常希望在充分利用現有網絡作簡單移植來提供IPTV業務,表面看起來這似乎是投資保護,但實際上結果可能會與預期相反。初期用戶數和業務量規模不大時,系統也許勉強能支持,一旦發展到一定規模后,運營商將再次面臨艱難選擇。其實業界普遍認為,IPTV或流媒體業務與技術應看成是NGN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不是“盡力而為”的傳統互聯網的一部分。它的網絡系統必須是可控制、可運營、可治理、可擴展、QoS可保證的,它應該是與支撐傳統互聯網的CDN網絡和互聯星空業務平臺相對獨立的網絡系統;針對IPTV業務中大規模視頻業務為主的特點,采用與之相應技術,如媒體交換、媒體切片、媒體融合等實現高清楚高質量的視頻服務;同時IPTV是一個開放的服務平臺,能支持不斷增長的服務需求。
運營商對于IPTV的業務拓展,應積極進行技術和業務創新,可利用基于寬帶網絡交互性和高帶寬的優勢,提供差異化的服務對于IPTV的基本服務—電視服務,提供時移電視服務(Time-shiftedTV),將用戶變成電視的“主人”,使用戶不再受電視播放時間的約束,也不會錯過任何出色節目;提供高清楚高質量的視頻服務,滿足不同層次用戶的需要;提供包括視頻電話和視頻聊天等在內的視頻通信和即時通信服務;提供適合于TV上開展游戲類服務等等。
在平臺建設方面以UT斯達康公司為例,該公司在這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它多年前就開始進行IPTV的研究,并且擁有眾多國內外大規模IPTV系統建設經驗。如在日本擁有100萬用戶的YahooBBIPTV系統建設;在美國擁有10萬用戶的DSSIIPTV系統建設等經驗。作為能提供完整的端到端多媒體業務解決方案的設備商,UT斯達康秉承多年電信網絡建設和服務經驗,基于對市場需求的深刻理解和思考,能夠迅速地建立一整套適合電信級應用的媒體及內容交換平臺,充分融合TV終端和PC終端,突破傳統寬帶只為PC終端服務的概念,極大地拓展了運營商的運營空間。
綜上所述,IPTV無論在技術還是市場,其條件都已經成熟,它的出現必將賦予家庭娛樂新的內涵,同時給運營商注入新鮮的血液,成為寬帶應用發展的強勁動力。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