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盡管有人士認為存在制約IPTV發展的諸如“廣電與電信的天然隔閡”、“內容盜版”、“技術線路及標準的不確定性”以及目前階段主要由電信設備廠商在推廣“產業鏈尚缺乏互相配合”等不利因素,但幾乎無人否認IPTV的誕生和發展是順應歷史潮流的結果,是市場需求和技術驅動的合力共同作用的結果。“IPTV”的出現,已經大大超出了以往“增值服務”的范疇,其帶給用戶的全新體驗,將為寬帶應用帶來一場真正革命。
高質寬帶網絡支持 視頻業務的規模部署
作為一個端到端解決方案供給商,上海貝爾阿爾卡特能夠提供傳輸層的PDH/SDH/DWDM全線產品,匯聚層的ATM/IP產品,接入層的DSLAM產品,以及終端的DSL Modem 和IP 機頂盒等設備。這些設備加上多媒體軟件平臺OMS 就構成上海貝爾阿爾卡特寬帶視頻端到端總體解決方案的構架。
目前亞洲地區3/4的寬帶用戶使用DSL技術實現網絡接入,所以基于現有的DSL系統提供IPTV業務是最經濟的運營模式。同時,DSL 技術良好的QoS 特性為IPTV 業務的開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上海貝爾阿爾卡特智能化多業務寬帶接入平臺7302ISAM是一個在全新的、面向未來的、靈活的平臺上開發的新產品,其千兆交換能力使得向每個用戶提供高帶寬的線速多業務成為現實,能解決向全IP模型演進及在以太網/IP 匯聚網上進行多業務規模部署的問題。
可靠運維,保障IPTV業務運營
上海貝爾阿爾卡特寬帶視頻總體解決方案還為運營商提供完備的運維手段。5530NA是一種DSL網絡評估與診斷產品,能在不中斷當前服務的情況下長時間測路,對DSL 線路質量和性能進行分析,并對突發和間隙性原因引起的故障錯誤進行診斷。運營商在開通IPTV業務前,可以對現有ADSL 用戶的線路進行預檢,快速檢測該用戶線是否滿足IPTV 業務開通的帶寬條件。還可以隨時對全網已運行的線路進行評估,把握用戶對網絡帶寬的需求,為網絡優化升級和IPTV 新業務的引入提供網絡依據。
開放的業務治理平臺
阿爾卡特的IPTV應用平臺解決方案采用開放式平臺的設計理念,除了向運營商提供BTV、VOD、NPVR、電視沖浪、電視email等基本業務以外,更使得運營商可以和各種SP合作,開展豐富多彩的增值應用,如:在線游戲、電視短信、用戶意向廣告、實時財經、家庭ATM、互動購物等等。
作為上海貝爾阿爾卡特寬帶視頻總體解決方案的運營核心,5950OMS開放媒體套件提供了運營商開展IPTV業務所需要的各種治理軟件。包括內容治理、內容分發、數字版權治理、機頂盒治理、用戶賬戶治理、業務包治理、計費等。提供標準化的開發工具,使運營商能自由設計個性化的用戶界面來深入推廣其視頻服務品牌。5950 OMS 作為IPTV 系統的業務治理平臺,提供了發送和治理多通道數字電視的中間件及相關業務應用,可以使運營商創建、發送及治理多個數字電視頻道。此外,OMS 還為視頻業務供給商提供了廣播頻道治理、視頻內容治理、遠程機頂盒設備診測、面向運營商的計費、維護、客戶關系治理(CRM)和內容治理的開放接口等業務治理、集成接口和開發工具。OMS 的開放性和靈活性使運營商可以根據市場和用戶的需求,創建具有競爭力的視頻業務。
與內容提供商攜手,打造IPTV完整產業鏈
在整個寬帶應用產業鏈中,存在著設備提供商、內容和服務提供商、網絡運營商和最終用戶等多個角色。其中,設備提供商致力于開發豐富的、個性化的、可贏利的視頻應用;提供完整的、可靠的視頻解決方案。
內容和服務提供商則致力于提供豐富的視頻內容;實現雙向互動,更貼近用戶;最終達到提升品牌的價值,刺激、推動視頻內容的銷售。而網絡運營商則通過快速部署可驗證的、可贏利的視頻業務,提升每個用戶的ARPU值;并通過提供差異化的業務,提高用戶忠誠度、降低離網率。
只有打造合作共贏的寬帶價值鏈,才能推進寬帶視頻應用市場的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2004年6月,上海貝爾阿爾卡特與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正式簽署合作協議,在移動以及寬帶領域開展合作。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是國內第二大的新聞傳媒集團,僅次于中心電視臺,擁有多個電視頻道等豐富的媒體資源。而上海貝爾阿爾卡特則可以分享先進的技術和全球豐富的建網和運營經驗。雙方將共同探索寬帶應用產業鏈的發展道路,攜手引領視頻娛樂應用。
中華電信IPTV 運營模式分析
中華電信是臺灣地區最大的綜合運營商,其業務范圍函蓋本地、長途和國際長途電話、GSM移動電話、數據通信、INTERNET、寬帶接入、衛星通信、智能網、移動數據業務和寬帶多媒體業務,目前有400萬的ADSL用戶。在中華電信的業務領域內,無論是固定電話用戶、移動電話用戶、寬帶接入用戶還是互聯網用戶,其用戶數量均為臺灣地區第一。
MOD投入運營當月申請用戶超過3萬,短短半年內,已經發展到20多萬家庭用戶。今年年底,中華電信還計劃將業務覆蓋從目前的臺北、基隆,逐步擴展到桃園、新竹、宜蘭以至全島各地,擴容到40萬用戶,2006年計劃發展100萬用戶。究竟是什么原因,使IPTV業務能在中華電信的運營下獲得如此巨大的成功?
1.MOD系統架構
中華電信投資約1.9億臺幣,與宏基、阿爾卡特等公司合作建設MOD(MultimediaOnDemand)服務治理平臺(如圖),開始經營IPTV業務。該系統采用了阿爾卡特開放式媒體平臺(OMP),模塊化的設計構架、開放的標準體系,能夠很好地滿足當地用戶對業務的需求并支持業務開發。
2.MOD基本運營模式
在實際操作中,中華電信始終貫徹了一個原則:極力降低用戶進入的門檻。并為此采取了一系列的優惠措施,如:機頂盒免費贈予;申請一年以上免裝機費;第一年收視費減免等等。通過這些優惠政策,吸引了大量的用戶開始嘗試使用MOD業務。
MOD模式具有鮮明的特點
●自組頻道:將用戶最愛的頻道組合起來,節省用戶的收視費。
●隨選隨看:馬上點選馬上看,不必出門租借影片,更不受限于電視節目表。
●精采重現:影劇片具有三段速快轉、倒轉及暫停功能,還能書簽定位,用戶能夠重溫出色片段。
●操作簡便:只要按遙控器,就能輕松地操作MOD。
●依量計費:不同計價方式,讓用戶用多少算多少,有效期間內重復觀賞只算一次費用,而且費用隨電話帳單收取,還能直接查詢使用紀錄。
3.業務的細分和殺手級應用
除了資費上的優惠,MOD模式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功,最大的秘訣在于對業務的細分和對殺手級應用的把握。業務分頻道、娛樂、知識、資訊和家庭商務五大類,包羅萬象,細致體察用戶需求。
頻道服務包括無線五臺、客家電視等十多個頻道以及專為MOD用戶量身打造的「優新聞」與「優娛樂」等14個頻道,還可自行組合喜愛的有線電視頻道。
娛樂服務涉及電影、戲劇、音樂、游戲、藝術表演、直播節目等。
知識服務包括旅游、財經、生活資訊、生活百科等。
資訊服務,比如互動巨人棒球頻道,還能學習英語、理財、購物。
在令人眼花繚亂的業務包裝中,若干個重量級業務分布在各個類別的服務中,比如:頻道類服務中的“自選類頻道”,娛樂類服務中的“單人/多人在線游戲”,資訊類服務中的“互動巨人棒球頻道”。依靠這些與傳統電信業務差異性非常強烈的創新業務,中華電信MOD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高消費群體(主要是年輕群體)加入寬帶娛樂消費的行列。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