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快報報道,身陷相機“質量門”事件的柯達,9月28日其全球副總裁兼北亞區主席葉鶯首次回應“躲避”中消協聽證會的真實原因。她表示,沒去參加中消協的聽證會,是因為中消協的免費換機方案,柯達沒有理由接受;中消協不是中國的法律機構、不具法律效力,柯達也不是被告,更沒有理由去“應訴”。
葉鶯認為,產品出現問題,過了保修期,當然是不在三包政策的范圍內,收取維修費用也是應該的。
再者有些消費者的機子購買的時間較短,有些則長,假如按照一刀切的方案,對其他消費者也有失公平。
葉鶯又進一步解釋,因為中國的維修站太過分散,且良莠不齊,因此有些維修站原本只要給消費者更換200元的排線,但卻讓消費者多付1500元更換鏡頭。目前柯達已經聯系到了32位被換了鏡頭的消費者中的17人,并退換了款項。
至于有人認為柯達歧視大陸消費者,葉鶯表示,柯達在臺灣地區之所以現在沒有追回換機款項,是因為行政成本要比追回款項的成本高得多。但并不表示柯達會放棄追回款項的權利。不過對于相機“質量門”事件的處理情況,柯達方面也承認是其處理得不夠及時才引發的,溝通假如更早,問題假如及時解決,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局面。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