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修改錨點之外,也可以利用“直接選擇工具”,在片斷上修改曲線的形態(tài)
如下圖:
注意:這并不能說是“修改了片斷”,而應該說是“同時修改了兩個錨點”
牢記原則:片斷是由錨點組成的,只有修改錨點才能改變片斷形態(tài),這是不可逆的因果關(guān)系
做一下小結(jié):
對于這條曲線上的除了起點和終點的BC兩個錨點而言,都存在兩條方向線:
一條是從上一個錨點“來向”的方向線;另一條是通往下一個錨點的“去向”的方向線
對于起點,只存在“去向”的方向線;對于終點,只存在“來向”的方向線
下面讓我們做個小練習,如圖:
現(xiàn)在要求在兩個紅點之間繪制一條緊貼鼠標外廓的曲線
很可能你們繪制出來的是如下圖這個樣子的
雖然要求是達到了,但是這樣的路徑上使用了4個錨點
再看下圖:
同樣的曲線效果,這里只用了兩個錨點來繪制
移動兩個紅點的位置再行繪制,很可能你們繪制的效果是這樣
而實際上呢,也只需要用兩個錨點就可以繪制這條曲線了,如下圖
再換個位置繪制一條,也只需要兩個錨點,如下圖:
記住一個原則:繪制曲線的錨點數(shù)量越少越好
因為如果錨點數(shù)量增加,不僅會增加繪制的步驟,同時也不利于后期的修改
到這里,大家一定會產(chǎn)生兩個問題:
下面是我個人總結(jié)出來的規(guī)律:
兩個錨點之間的曲線形態(tài)分為兩類:C形和S形
C形的幾種形態(tài)如下圖:
它們的方向線如下圖:
S形曲線的幾種形態(tài)如下圖:
S形的方向線如下圖:
下面的動畫演示了在調(diào)整方向線的時候,從C形到S形之間的分界點
在了解(并且理解)C、S這兩種曲線的形態(tài)以后
大家在繪制之前就可以分析出究竟需要多少個錨點
其實就是分析出,有多少個可以用一條曲線(C形或S形)來繪制的區(qū)域
雖然錨點的數(shù)量可以反映出繪圖人的水平和熟練度
但是對于大多數(shù)人而言,只要能夠滿足需要就足夠了
所以在實際繪圖的時候,不必過于苛求減少錨點的數(shù)目
現(xiàn)在來實際繪制一個M形,類似麥當勞的標志
我們將介紹三種過程,請先看清楚文字說明再看動畫演示
第一種方法:在完成繪制后,再修改第二個錨點的“去向”的方向線,并可以適當移動錨點位置
(繪制完后按住Ctrl鍵在路徑之外任意位置點擊,即可完成繪制)
在其中我們注意到一個現(xiàn)象:
新建立一個曲線錨點并拖動它的方向線的時候
實際上隨著鼠標移動的是“去向”這條方向線,而“來向”方向總是與之成180度水平夾角的,并且長度也相同
所以,雖然本來我們應該把第二個錨點的“去向”定為右上方
但是為了“來向”的正確,不得已先將其定在右下方,然后在完成繪制后,再單獨修改其“去向”
這種方法可以形容為“丟去保來”(同理,也可以“丟來保去”)
在繪制數(shù)量較多的錨點時就顯得很不方便,因為總看不到正確的曲線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