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我們需要下載幾個需要的工具軟件:
grub4dos和grubinst,grub4dos是grub在DOS下的移植,里面還包含了支持中文需要的grldr文件。而grubinst可以在win32下對磁盤進行引導,不需要在純DOS下運行,方便了Windows用戶。grub4dos在SourceForge上可以下載。
WinPE。因為WinPE有很多版本,不同的版本功能、大小、文件都有很大差異,所以這里只以深度WinPE五周年版本為例。其他版本的PE使用方法也是類似的(有些老版本的WinPE是不能安裝Win7的)。
GHO文件或Windows系統安裝文件,用于安裝Windows,可選。
veket,以目前最新的5.29版為例,其他版本的veket和其他的linux隨身系統應該也是差不多的,可以根據相關文檔進行修改。
Linux LiveCD,一般使用Ubuntu或者DeepinLinux,從官方網站下載對應的ISO文件就行。然后準備一個U盤,并格式化為FAT32的格式。如果U盤原來就是FAT32格式,那么可以省掉格式化的步驟。在制作過程中,是不會刪除U盤上原有的數據。不過需要留出足夠的空間存放文件,空間的大小和需要的功能相關,如果只需要WinPE功能,那么大約是170M;veket需要400M,以及32M-512M可選的用戶數據空間;LinuxLiveCD的大小就是ISO文件的大小,通常是700M;DOS最小,一般10M就差不多了。這樣算下來,1G的U盤可以放下WinPE和veket,如果要加上Linux LiveCD就需要2G的U盤才行。
第二步,安裝grub
將U盤插到計算機的USB上,再通過Windows的磁盤管理功能查到U盤對應的磁盤。這里千萬不要選擇錯誤,否則硬盤的MBR會被改寫了。從下面的圖中,可以看出這里的U盤是磁盤2。

然后運行grubinst下的grubinst_gui.exe這個軟件,在Disk中選擇U盤對應的磁盤(例如在上圖可以清楚看到是hd2,實際中每個人對應的磁盤可能會不同)。

不需要選擇什么參數,直接按下grubinst_gui軟件的按鈕,就會將引導數據寫入U盤的MBR中。整個過程速度非常快,完成后就會顯示下面的界面。這時U盤已經具有引導功能了,不過要方便使用還需要進行一些設置。

再把grub4dos里的grldr這個文件復制到U盤的根目錄下。為了在啟動菜單上支持中文顯示,我們需要復制的是grub4dos下chinese子目錄里的grldr這個文件。然后在用記事本建立一個MENU.LST文件,這個文件就是U盤啟動時的菜單。此外為了顯示中文還需要一個font文件,這是一個16點陣的漢字字庫。
WinPE的安裝方法:
將深度WinPE五周年的文件復制到U盤。一般的WinPE都是壓縮文件或ISO文件,不需要按照通常的方法將ISO文件寫入U盤,那樣會清空U盤的內容,這里只需要將文件解壓縮到U盤的根目錄。深度五周年winpe是一個WinRar壓縮的自釋放文件,用WinRar展開到硬盤,然后復制這些文件到U盤。主要文件有:BOOT.WIM、MTLDR、WINNT.XPE、NTDETECT.COM、[PRograms]等注意要保持目錄結構。
然后在menu.lst中添加下面幾行:
title 啟動深度WinPE五周年紀念版
chainloader /MTLDR
如果想要添加自己的一些工具軟件,可以查看一下winpe里面的說明,把自己需要的軟件添加進去。
DOS系統的安裝:
在某些情況下,可能需要使用到純DOS系統。通常可以下載到一個包含DOS的IMG文件,然后在在U盤新建一個DOS文件夾,把IMG文件復制進去,最后在menu.lst中添加下面內容(以maxdos為例):
title DOS 工具箱
map --mem /dos/maxdos.img (fd0)
map --hook chainloader (fd0)+1 rootnoverify (fd0)
有些硬盤的設置工具也是在DOS下運行,也可以采用這個方法。(比如日立的,只要把maxdos換成ftool.img)
veket的安裝:
這個可能是最簡單的了。先在U盤根目錄下建立一個veket文件夾,再使用7zip這個軟件將veket的iso文件解壓縮,然后將解壓縮的文件全部復制到U盤的veket文件夾中。使用7zip是因為這個軟件在解壓縮
時不會改變文件名的大小寫,而Linux系統是區分大小寫的。
然后在menu.lst中添加下面幾行:
title 進入隨身系統veket
kernel /veket/vmlinuzpmedia=usbFlash
initrd /veket/initrd.gz
Linux LiveCD的使用方法:
和veket差不多,也是先建立一個文件夾(比如ubuntu),然后把iso中的vmlinuz和initrd.gz兩個文件解壓出來,放到新建的文件夾中,同時復制ISO文件到U盤。最后在menu.lst中添加對應的項目即可,
如下面是添加deepin的LiveCD:
title Deep Linux (需要將DeepLinux的ISO放到U盤根目錄并改名為deepin.iso) kernel /deepin/vmlinuz boot=casperiso-scan/filename=/deepin.isoro quiet splash
initrd /deepin/initrd.lz
在有多個系統存在的情況下,還可以指定某個系統是默認的,只需要添加下面兩行。
default 0 timeout 30
修改default后面的數字可以指定默認啟動的系統,timeout是啟動時等待的時間(秒)。
菜單的字體可以使用不同的顏色和背景色,也可以使用背景圖。不過使用了背景圖片后,字體顏色選項就失效了。背景圖片需要使用 640x480 的大小,14色,并且保存為xpm的格式(可以用gz壓縮)。為了
避免上面的系統文件被意外刪除,還可以將這些文件和目錄設置只讀、系統、隱藏等屬性。
經過上面的幾個步驟,一個可以引導、方便DIY的多功能U盤就做好了,一般情況下只需要幾分鐘就足夠。在BIOS中修改計算機U盤優先啟動后,如果在啟動時看到menu.lst的菜單,就代表制作成功了。 為了方便大家,我把grub以及需要的字庫等文件打包,里面還有一個menu.lst文件例子,可以參考。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