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原因很簡單:
U盤寫入數據的時候,U盤里面芯片的內部需要至少一個物理塊“Block”作為交換塊使用,這是因為U盤內存的寫入操作很特殊,必須先擦除,然后才能重新寫入數據,而被擦除的最小單位是一個物理塊,不過寫入數據的最小單位確實一個頁“page”。
在U盤內存的儲存單位中,一個物理塊包含了若干個物理頁,因此寫入數據的時候,需要有一個空的,而且可以使用的交換快來存放不需要被擦除的數據。由于U盤內存的充放電特性,使得它的讀寫次數有物理上的限制。一般情況下廠商
都會在U盤內部做一個讀寫次數的計數,當閃存芯片的某個物理存儲區塊達到讀寫指定的最高次數時,該塊區將被設定為不再使用的區域,所以,在極度頻繁地使用U盤的情況下,U盤的容量就有可能變得越來越小了。
目前市場上的U盤產品包括兩類:
1. 無預留緩沖空間的U盤:由于沒有預留的空間,U盤在讀寫的時候交換快的損耗很大,于是就會出現使用越久的U盤容量久越來越小的情況。
2. 有預留緩沖空間的U盤:廠家在設計的時候已經預留了部分的物理塊,例如選擇1024個物理塊中的1000個作為數據存儲使用,其余的24個物理塊(包括壞塊)作為緩沖交換塊部分。每次插上U盤后,存儲單元的邏輯地址和物理地址需要重
新對照,交換塊并不是固定的某一區塊,因而每一個物理塊進行讀寫操作的幾率幾乎相同,不會出現哪一個物理塊過早被損壞的現象。對于預留緩沖空間的U盤來說,基本不會出現容量越來越小的情況。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