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實例講述了JavaScript中變量、指針和引用功能與操作。分享給大家供大家參考,具體如下:
1、變量
我們可能產生這樣一個疑問:編程語言中的變量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事實上,當我們定義了一個變量a時,就是在存儲器中指定了一組存儲單元,并將這組存儲單元命名為a。變量a的值實際上描述的是這組存儲單元中存放的具體信息。
例如,在JS中
var a;a=10;
第一個語句在存儲器中指定了一組存儲單元,并命名為a;
第二個語句在這組存儲單元中存儲了數字10。
變量a的值為10實際上是說存儲單元組a存儲的信息是10。
假使我們再次對a進行復制操作:
a="hello";
這樣a的值變成字符串”hello”。這很容易理解,我們將存儲單元組a中存儲的信息改為字符串”hello”,顯然原先的數字10將被覆蓋。
2、指針
假使我們在另一個變量b中存儲變量a在存儲器的地址,會發生什么?
我們很容易想到,直接訪問b變量,得到的并不是變量a的值,而是變量a在存儲器中的地址,變量b便被稱為指針。
這樣一個問題產生了:如何通過變量b訪問到變量a的值呢?
在C語言中,常用的是用*,比如:
int c=10,b;int *p;/*p是指向int類型的指針*/p=&c;/* &c獲取變量c的地址,然后賦值給變量p,這樣p存儲的是變量c的地址,即p是指向c的指針*/b=*p;/* *p訪問p指向的對象,然后將值賦值給b*/
在JS中,并沒有指針這種變量類型,但指針的應用卻無處不在。比如:
var o1={b:1};var o2={b:1};o1===o2;//falseo1==o2;//false這里o1和o2都是相同的對象,為什么不相等呢?這就需要深入理解JavaScript中的引用類型和指針。
首先,我們需要明白:
給o1和o2賦值,并不是o1地址中存儲對象
{b:1},o2地址中也存儲對象{b:1}。
其次,我們要明白實際發生的操作:
var o1={b:1}實現了在堆內存中創建了一個對象{b:1},o1則存儲了該對象在堆內存中的地址,即o1是一個指針,指向{b:1};同理,
var o2={b:1}也在堆內存中創建了一個對象{b:1},o2存儲了該對象在堆內存中的地址,即o2也是一個指針,指向{b:1};并且,由于兩個相同的對象{b:1}是先后創建,在堆內存中也不是存儲在相同的地址。
然后,我們還需要知道:
在JavaScript中,引用類型(對象、數組、正則、Date、函數)的比較,實際上是比較指針是否指向存儲器中的同一段地址,只有指向同樣的地址才能相等。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
圖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