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都用過或接觸過 OkHttp,我最近在使用 Okhttp 時,就踩到一個坑,在這兒分享出來,以后大家遇到類似問題時就可以繞過去。
只是解決問題是不夠的,本文將 側重從源碼角度分析下問題的根本,干貨滿滿。
1.發現問題
在開發時,我通過構造 OkHttpClient 對象發起一次請求并加入隊列,待服務端響應后,回調 Callback 接口觸發 onResponse() 方法,然后在該方法中通過 Response 對象處理返回結果、實現業務邏輯。代碼大致如下:
//注:為聚焦問題,刪除了無關代碼getHttpClient().newCall(request).enqueue(new Callback()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Failure(Call call, IOException e)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Response(Call call, Response response) throws IOException { if (BuildConfig.DEBUG) { Log.d(TAG, "onResponse: " + response.body().toString()); } //解析請求體 parseResponseStr(response.body().string()); }});在 onResponse() 中,為便于調試,我打印了返回體,然后通過 parseResponseStr() 方法解析返回體(注意:這兒兩次調用了 response.body().string() )。
這段看起來沒有任何問題的代碼,實際運行后卻出了問題:通過控制臺看到成功打印了返回體數據(json),但緊接著拋出了異常:
java.lang.IllegalStateException: closed
2.解決問題
檢查代碼后,發現問題出在調用 parseResponseStr() 時,再次使用了 response.body().string() 作為參數。由于當時趕時間,上網查閱后發現 response.body().string() 只能調用一次,于是修改 onResponse() 方法中的邏輯后解決了問題:
getHttpClient().newCall(request).enqueue(new Callback()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Failure(Call call, IOException e)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Response(Call call, Response response) throws IOException { //此處,先將響應體保存到內存中 String responseStr = response.body().string(); if (BuildConfig.DEBUG) { Log.d(TAG, "onResponse: " + responseStr); } //解析請求體 parseReponseStr(responseStr); }});3.結合源碼分析問題
問題解決了,事后還是要分析的。由于之前對 OkHttp 的了解僅限于使用,沒有仔細分析過其內部實現的細節,周末抽時間往下看了看,算是弄明白了問題發生的原因。
先分析最直觀的問題:為何 response.body().string() 只能調用一次?
拆解來看,先通過 response.body() 得到 ResponseBody 對象(其是一個抽象類,在此我們不需要關心具體的實現類),然后調用 ResponseBody 的 string() 方法得到響應體的內容。
分析后 body() 方法沒有問題,我們往下看 string() 方法:
public final String string() throws IOException { return new String(bytes(), charset().name());}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
圖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