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計算某一天是星期幾?
—— 蔡勒(Zeller)公式
歷史上的某一天是星期幾?未來的某一天是星期幾?關于這個問題,有很多計算公式(兩個通用計算公式和一些分段計算公式),其中最著名的是蔡勒(Zeller)公式。即w=y+[y/4]+[c/4]-2c+[26(m+1)/10]+d-1
公式中的符號含義如下,w:星期;c:世紀-1;y:年(兩位數);m:月(m大于等于3,小于等于14,即在蔡勒公式中,某年的1、2月要看作上一年的13、14月來計算,比如2003年1月1日要看作2002年的13月1日來計算);d:日;[ ]代表取整,即只要整數部分。(C是世紀數減一,y是年份后兩位,M是月份,d是日數。1月和2月要按上一年的13月和 14月來算,這時C和y均按上一年取值。)
算出來的W除以7,余數是幾就是星期幾。如果余數是0,則為星期日。
以2049年10月1日(100周年國慶)為例,用蔡勒(Zeller)公式進行計算,過程如下:
蔡勒(Zeller)公式:w=y+[y/4]+[c/4]-2c+[26(m+1)/10]+d-1
=49+[49/4]+[20/4]-2×20+[26× (10+1)/10]+1-1
=49+[12.25]+5-40+[28.6]
=49+12+5-40+28
=54 (除以7余5)
即2049年10月1日(100周年國慶)是星期5。
你的生日(出生時、今年、明年)是星期幾?不妨試一試。
不過,以上公式只適合于1582年10月15日之后的情形(當時的羅馬教皇將愷撒大帝制訂的儒略歷修改成格里歷,即今天使用的公歷)。
過程的推導:(對推理不感興趣的可略過不看)
星期制度是一種有古老傳統的制度。據說因為《圣經·創世紀》中規定上帝用了六天時間創世紀,第七天休息,所以人們也就以七天為一個周期來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 活,而星期日是休息日。從實際的角度來講,以七天為一個周期,長短也比較合適。所 以盡管中國的傳統工作周期是十天(比如王勃《滕王閣序》中說的“十旬休暇”,即是 指官員的工作每十日為一個周期,第十日休假),但后來也采取了西方的星期制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遇到要知道某一天是星期幾的問題。有時候,我們還想知道歷史上某一天是星期幾。通常,解決這個方法的有效辦法是看日歷,但是我們總不會 隨時隨身帶著日歷,更不可能隨時隨身帶著幾千年的萬年歷。假如是想在計算機編程中 計算某一天是星期幾,預先把一本萬年歷存進去就更不現實了。這時候是不是有辦法通 過什么公式,從年月日推出這一天是星期幾呢?
答案是肯定的。其實我們也常常在這樣做。我們先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比如,知道了2004年5月1日是星期六,那么2004年5月31日“世界無煙日”是星期幾就不難推算出來。我們可以掰著指頭從1日數到31日,同時數星期,最后可以數出5月31日是星期一。
其實運用數學計算,可以不用掰指頭。我們知道星期是七天一輪回的,所以5月1日是星期六,七天之后的5月8日也是星期六。在日期上,8-1=7,正是7的倍數。同樣,5月15日、5月22日和5月29日也是星期六,它們的日期和5月1日的差值分別是14、21和28,也都是7的倍數。那么5月31日呢?31-1=30,雖然不是7的倍數,但是31除以7,余數為2,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
圖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