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類繼承機制的原理分析
2024-05-06 14:14:01
供稿:網友
目前 javascript的實現繼承方式并不是通過“extend”關鍵字來實現的,而是通過 constructor function和prototype屬性來實現繼承。首先我們創建一個animal 類
js 代碼
代碼如下:
var animal = function (){ //這就是constructor function 了
this .name = 'pipi';
this .age = 10;
this .height = 0;
}
//建立一個動物的實例
var a1 = new animal ();
構造函數與其他普通函數區別在于,1.構造函數里有 this關鍵字,2.調用構造函數是使用的new關鍵字。通過new運算符調用構造函數 animal 后,系統就會返回一個對象,這個對象就相當于
代碼如下:
var a1 = { name:'pipi' ,age:10,height:0 }
//或者
var a1 = new Object();
a1.name='pipi';
a1.age = 10;
a1.height = 0;
等同這樣的方式來產生js對象。
到這里我們知道如何在js中定義一個類了,接下來我們展示如何寫一個cat
代碼如下:
var cat = function (){
this .play = function (){
alert('cat play')
}
}
cat .prototype = new animal ();
//prototype 屬性指向一個對象
var c1 = new cat();
到這里,cat就繼承了 animal 對象,類cat的一個實例對象c1擁有屬性name,age,height,和方法play了。
那么 prototype起到了一個什么樣的作用呢?
prototype就好比一個指針,它指向一個object,這個object就稱為子類對象的原型。當cat的對象被創建的時候,由于cat的構造函數擁有prototype屬性,那么cat的實例就會間接指向這個原型對象了(說成間接的是因為每個object都有一個 constructor 屬性指向它的構造函數)。
那么問題來了,“當我們修改對象 c1 的name屬性的時候,會不會修改它prototype的name屬性值呢?”,答案是否定的。
接下來詳細解析:
1.訪問name屬性: 首先當我們第一次訪問c1.name的屬性的時候,我們會得到值“pipi”,這個和我們預料中的一樣。但是計算過程你未必知道。
它計算的過程是這樣的:第一步:檢查c1對象中是否有name屬性,找到的話就返回值,沒有就跳到第二步,顯然沒有找到,因為cat的構造函數中沒有定義。第二步:當第一步沒有找時,去間接訪問 prototype對象所指向的object,如果在 prototype對象中 找到的name屬性的話,就返回找到的屬性值。如果還是沒有找到的話,再去遞歸地尋找 prototype對象的 prototype對象(去找它的爺爺) ,一直到找到name屬性或者沒有prototype對象為止。如果到最后還是沒有找到name屬性的話就返回undefined。
2.設定name屬性:當我們設定c1對象的name屬性時,及調用 c1.name= ' new name'; 這個過程就簡單多了。首先檢查是否對象已有該屬性,若已存在則修改當前值,若不存在則為該對象新增一個屬性并設定當前值。值得一提的是,在設定值的過程中沒有去訪問 prototype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