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html4 elements中共計有91個標簽,然而在這么多的標簽中經常被使用到的標簽不到四分之一,在這些常用的標簽中有兩個標簽是屬于最通用型的——div、span,這兩個結構性的標簽因為本身不帶呈現樣式及語義而被廣泛的用于網頁制作中,再加上之前很多人直接把web標準誤解為就是div+css,于是在一個頁面里出現了特多的div或者是span標簽,盡管這些地方本身有更符合語義的標簽來實現。
table式的頁面布局因為其本身的簡便以及有dreamweaver這樣的可視化操作的web制作軟件的存在,從而引領了web制作的一個時代,也正是因此而導致了過多的web設計人員從來沒有真正關注過html標簽的真正語義,當web標準開始興起的時候,于是就直接被理解成是div+css的布局。
于是web標準中的結構標簽幾乎變成了div的秀場。
div標簽的過度使用,已經導致了很多人對于web標準的誤解,最明顯的一點就是,當網頁切換到使用div標簽布局后,table標簽便被無情的拋棄,儼然web標準已經被理解成就是div+css。而事實上,table標簽是不能被拋棄的,當需要顯示數據內容時,由table標簽構建的html結構的優勢要強于div標簽構建的布局,table標簽仍然是顯示數據時最符合html語義的標簽。
table頁面布局所生成的過多的冗長代碼,以及混雜其中的html樣式屬性,已經嚴重影響到頁面的性能,尤其是對于大訪問量的網站,解決的方法即是對頁面進行基于web標準的重構。然而對web標準的誤解,造成頁面整體結構上div被過多的使用;以及table布局所遺留下來的思想,造成頁面上的結構嵌套過多。這些仍然影響著頁面的整體性能。
所以,以更符合語義化的標簽來構建頁面,是web標準推崇的理念。在這個理念下構建的頁面還應該盡量的精簡代碼,使頁面代碼盡量的保持輕簡,讓瀏覽器更快速呈現的同時也便于日后的代碼維護。
web標準并不是某一個單獨的標準,而是一系列標準的集合,包括結構、表現、行為三部分。這里的結構并不是指div,而是指標準化的語言——xhtml、xml。
明明<strong />標簽可以實現粗體樣式,為什么還要用<span />標簽再搭配粗體樣式去實現呢?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