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認為互聯網創業團隊需要具備兩種能力:一是獲得粘性流量與活躍用戶的能力,二是將粘性流量與活躍用戶轉化成價值從而獲得持續性收入的能力,此兩種能力的有無和高低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項目的生死和創業的成敗。騰訊活躍用戶過億的UGC能力和市值過百億美元的營收能力樹起了一道高墻,國內眾多叫囂著的web2.0們,都沒有將UGC帶來的流量成規模的轉化成商業價值和收入,其實都是缺乏足夠量級的以上兩種能力。
中國互聯網直到今天依然是非常的不成熟,雖然中國網民很早就在數量上位居世界第二了,但這種爆炸性的數字增長游戲背后,更多的是一輪又一輪瘋狂VC和創業者起源的“免費大餐”原罪 和 網民們打發時間無聊無價值而冒似車水馬龍的垃圾流量。金子塔式的商業模型困擾著一批又一批的創業者,巨頭們依靠著自己金子塔的大面積底層為90%的網民不斷提供著免費面包和茶水,塔尖上花鈔票享受著VIP待遇的主們是后進的創業者們想拉也夠不著的。
當我們認真來看今天的中國互聯網:一、普及率10.5%,這樣一個比率其實相對起來,不要說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比我們的鄰國越南都還要低很多;二、網民的結構中71%以上的是年齡是低于30歲的,另一方面反映了中國真正的商業人群和決策者其實大部分對互聯網是不熟悉的;三、商業環境的不成熟,為流量而流量,為用戶而用戶的彼彼皆是,流氓方法層出不窮,投資燒錢堆起來的“免費”應用和服務讓收費難上加難;四、產業結構相對比較單一,娛樂為主的網游和SP這兩個子產業在國際互聯網行業里其實都不是非凡大的產業,在中國卻成為了不少企業的支柱。這些也許就是為什么中國有這么多的互聯網上市公司,但是市值很大的可能也只有日本或者韓國互聯網上市公司的幾分之一的原因。
各個國家的不同互聯網商業環境下、同一國家環境下的不同互聯網應用階段、同一國家環境下的不同互聯網模式,所聚集起來的流量和用戶,其價值自然都是不同的,同樣數量為1萬的IP和PV,貓撲、新浪、百度、阿里,他們各自轉化成的商業價值和收入當然是不一樣的。“垃圾流量”、“沉默流量”和“問題流量”可以帶來好看的Alexa排名,但是真正的粘性流量與活躍用戶才是把好看排名變成好看銀行戶頭的前提。
流量和用戶的價值思考,對中國互聯網來說,應該還是一件好事。起碼它告訴我們,假如不想把你的流量和用戶變成垃圾,就認真想想“粘性”和“活躍”的重要,認真想想你能創造出什么價值,認真去提升這兩種能力吧。
原文:http://hi.baidu.com/11149184/blog/item/3654e31106380c7dca80c4b2.html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