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次聊天中剛剛說起:中國互聯網接下來的兩個主要模式會是電子商務和手持設備應用。話音未落,阿里媽媽和滔滔就出現了。
1、可以說電子商務在中國還為時尚早,現在都是一些極其簡單的應用。螞蟻網這種新的嘗試也還很不成熟,三五年之內不一定能見什么分曉。但,馬云幾乎已經把自己樹立成了其中永久的最大贏家。因為支付寶。
2、基本上我顧問的創業公司都或多或少想了下未來的電子商務,但大家都很清楚現階段在中國做互聯網創業 — 環境很惡劣。
我們往往是在做別人拋出去的轉頭玉卻難輪到我們手里,既要擔心別人厚著臉皮的復制和極低價格的收購,還不能像美國那些創業站長那樣拿著Google Adsense高額的廣告費養活創業團隊。
3、但事實上這一撮小站長占據了中國互聯網很大一塊肥沃的廣告和用戶領地。
這塊地上”有奶就是娘”,卻一直沒有人誠心的愿意送奶過去。包括”阿里聯盟”"百度聯盟”"265″等等 口碑一直都不怎么好,更別提那個拿每一個站長都當”賊”的谷歌了。
4、”阿里媽媽”的出現順應了這一切。
麥田說”進可攻百度,守可防淘寶“,我補充一句”把電子商務應用到每一個有’錢’的地方,讓每一分錢都和’阿里’沾上關系”。因為我不認為阿里現在會去想什么”防守”。
5、做Twitter的人應該都很明白:中國Twitter最大的運用應該是在手持設備上,而非PC端。
6、騰訊的核心是用戶及用戶的關系,對于他們來說Twitter是他們一個很好的延展性應用平臺。而且,騰訊有自己的收費方式和渠道。不管別的那些抄襲者怎么樣,可以肯定的是:騰訊一定會在滔滔上找到一個業務及收入的增長點。
7、大概這也是為什么騰訊如此別扭的在最后關頭把”叨客”改叫”滔滔”,硬板板的套上了個騰訊式的結巴名,用以凸顯該產品在戰略意義上的重要性。
8、至于騰訊為什么不開放API、不支持QQ以外的IM、不…,其實假如是我我也會這么做。
現在不開放可以用’時間匆忙,暫時沒有’作為掩詞。假如發現發展勢頭很好打死都不會給開放,假如發現真的有些大影響到時候再提供也不遲。而且這也是騰訊一貫的風格。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