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指算來,搞農業網站已經有十個年頭了。這是探索的十年,也是思考的十年。思考什么?思考農業網站究竟路在何方!
十年前,互聯網登陸中國,大潮涌動。就像經濟改革一樣,農業沒有因為行業的弱質而落伍,農業網站雨后春筍般涌出。資料顯示,到2007年,有一定規模的農業網站近萬家。但這萬家網站,成功者鳳毛麟角。這里所說的成功有幾層含義:具有新浪、阿里巴巴等門戶型網站的影響和關注度;擁有傳統媒體的發布力量;在較好地服務農民的同時,能夠自負盈虧;在某一專屬領域有重大突破,對農業和農民有重大應用意義,等等。尤其是省市縣這些具有明顯的政務色彩的官方網站,大多數處于維持狀態。好一點的,ip流量天天也就千八百而已。要知道,在中國,一個省的農民一般也有幾千萬之眾,這樣的流量——這里面非農民不在少數,與其實際的地位相去甚遠。中國的農業網站除了農業部的,就沒幾個農民知道!
分析原因,老生常談的不外乎這樣幾個方面:
——互聯網和微機在農村的普及率不高,上網和電腦還是新鮮事,對大多數農民而言高不可攀。
——農業網站投入不足,導致設施落后,運營舉步維艱。
——重視不夠,多數網站維護人員寥寥數人,網站僅僅是一個門面,服務農民還只是一個概念或說頭。
——農民的信息化意識淡薄,思想守舊。
筆者感受的還有幾方面:
——農業作為產業很大,很寬泛,但產業鏈條太松散。
——農業市場需求不突出,不集中。
——農民生產經營分散,經營規模小。
——網站和農民“物理”距離太過遙遠。
雖然羅列的不多,但每一個都是一道難題,每一個看起來都是一座大山,都是農業網站發展難以逾越的珠穆朗瑪。而且,這些難題都不是短時間內能夠輕易改觀的。
如此,農業網站如何突圍呢?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