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文主要個大家介紹了關于Pythonpython/84646.html">python/205749.html">上下文管理器與else塊的相關內容,分享出來供大家參考學習,下面話不多說了,來一起看看詳細的介紹吧。
在開始之前,我們先來看看下面這段話:
最終,上下文管理器可能幾乎與子程序(subroutine)本身一樣重要。目前,我們只了解了上下文管理器的皮毛……Basic 語言有with 語句,而且很多語言都有。但是,在各種語言中 with 語句的作用不同,而且做的都是簡單的事,雖然可以避免不斷使用點號查找屬性,但是不會做事前準備和事后清理。不要覺得名字一樣,就意味著作用也一樣。with 語句是非常了不起的特性。
——Raymond Hettinger
雄辯的 Python 布道者
先做這個,再做那個:if語句之外的else塊
這個語言特性不是什么秘密,但卻沒有得到重視:else 子句不僅能在if 語句中使用,還能在 for、while 和 try 語句中使用。for/else、while/else 和 try/else 的語義關系緊密,不過與if/else 差別很大。起初,else 這個單詞的意思阻礙了我對這些特性的理解,但是最終我習慣了。
else 子句的行為如下:
for
僅當 for 循環(huán)運行完畢時(即 for 循環(huán)沒有被 break 語句中止)才運行 else 塊。
while
僅當 while 循環(huán)因為條件為假值而退出時(即 while 循環(huán)沒有被break 語句中止)才運行 else 塊。
try
僅當 try 塊中沒有異常拋出時才運行 else 塊。官方文檔(https://docs.python.org/3/reference/compound_stmts.html)還指出:“else 子句拋出的異常不會由前面的 except 子句處理。”
注意:
在所有情況下,如果異常或者 return、break 或 continue 語句導致控制權跳到了復合語句的主塊之外,else 子句也會被跳過。
在這些語句中使用 else 子句通常能讓代碼更易于閱讀,而且能省去一些麻煩,不用設置控制標志或者添加額外的 if 語句。
在循環(huán)中使用 else 子句的方式如下述代碼片段所示:
for item in my_list: if item.flavor == 'banana': break else: raise ValueError('No banana flavor found!') 一開始,你可能覺得沒必要在 try/except 塊中使用 else 子句。畢竟,在下述代碼片段中,只有 dangerous_call() 不拋出異常,after_call() 才會執(zhí)行,對吧?
try: dangerous_call() after_call() except OSError: log('OSError...') 然而,after_call() 不應該放在 try 塊中。為了清晰和準確,try 塊中應該只拋出預期異常的語句。因此,像下面這樣寫更好:
try: dangerous_call() except OSError: log('OSError...') else: after_call() 現(xiàn)在很明確,try 塊防守的是 dangerous_call() 可能出現(xiàn)的錯誤,而不是 after_call() 。而且很明顯,只有 try 塊不拋出異常,才會執(zhí)行after_call() 。
上下文管理器和with塊
上下文管理器對象存在的目的是管理 with 語句,就像迭代器的存在是為了管理 for 語句一樣。
with 語句的目的是簡化 try/finally 模式。這種模式用于保證一段代碼運行完畢后執(zhí)行某項操作,即便那段代碼由于異常、return 語句或sys.exit() 調用而中止,也會執(zhí)行指定的操作。finally 子句中的代碼通常用于釋放重要的資源,或者還原臨時變更的狀態(tài)。
上下文管理器協(xié)議包含 __enter__ 和 __exit__ 兩個方法。with 語句開始運行時,會在上下文管理器對象上調用 __enter__ 方法。with 語句運行結束后,會在上下文管理器對象上調用 __exit__ 方法,以此扮演 finally 子句的角色。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
圖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