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路由協議一般來說都定一個固定的preference值,preference值越小,協議對應的路由的優先級越高。一般情況下路由優先級規定如下:
直接路由 0
OSPF 路由 10
IS-IS的level 1的路由 15
IS-IS的level 2的路由 18
NSFnet主干的SPF路由 19
缺聲網關和EGP缺省 20
重定向路由 30
由route socket得到的路由 40
由網管加入的路由 50
路由器發現的路由 55
靜態路由 60
Cisco IGRP的路由 80
DCN的hello的路由 90
Berkeley的Rip路由 100
點對點接口聚集的路由 110
down狀態的接口路由 120
聚集的缺省路由優先級 130
OSPF的擴展路由 140
BGP的路由 170
EGP的路由 200
路由的優先級的概念是優先級高的新路由可替代優先級低同信宿的路由,反之,則不然。不過,在具體實現中,有可能將對其作一定的改變。如quidway2501下的RIP-2提供了一個改變RIP的路由優先級的命令。通過這個命令可改變RIP路由的優先級。quidway2501的配置靜態路由時,也可指定路由的優先級,這是針對具體應用而作的處理。但是我們不鼓勵修改優先級。
需要區別的是路由開銷(metric)和路由優先級(preference)這兩個概念。metric是針對同一種路由協議而言,對不同的協議,由于代表的含義不同,比較不同協議的metric是無意義的,所以要在兩條不同協議的同信宿路由中作出選擇,只能比較路由的優先級。相反,preference是針對不同協議而言,同協議的路由的優先級是一般情況下一樣的,metric這時是在兩條同信宿路由中作出選擇的標準。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