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電信業和廣電業對于ipTV相當關注,焦點多集中在給誰發了牌照上,在這一點上筆者有點異議。國情原因,涉及電視類業務的經營權廣電總局將牌照發給廣電系的央視、各省市電視臺本來無可厚非,倒是發完牌照之后的IPTV內容建設情況值得我們關注一下。
IPTV作為電信業的發展中不斷出現的新業務和應用之一,根據一些市場調查機構的分析來看,是一項有潛力的業務,有可能取得較大的市場規模,最終在人民群眾中普及開來。有人認為會像移動增值業務對于移動運營商的影響一樣,IPTV會給固網運營商帶來大好前景。
但是,IPTV與移動增值業務究竟不同,IPTV業務的內容提供商不再是尚未確定盈利模式、到處找錢的SP,等著加入“移動夢網”的大家庭。有資格為IPTV提供內容的是響當當的傳統的廣電企業,央視、各省、市電視臺,這些廣電的嫡系。
當年“移動夢網”模式確立之初,由設備/系統廠商、移動通信運營商、內容/服務提供商(SP)、用戶構成的產業鏈中,鏈條的每一個環節都從自己的立場出發積極推動,迅速將市場規模擴大,使移動增值業務得以鋪天蓋地。IPTV內容的提供就不會如此簡單,雖然表面上看來整個產業鏈中只有內容提供商一個環節的不同,但這正是產業鏈發展的困難所在。為什么這么說呢?與移動增值業務產業鏈中的SP不同,對于各電視臺來說,他們不會一開始就將IPTV作為一項主營業務。這主要是因為,其現有的電視經營權本身就是壟斷的,而且電視經營業務的收益頗為可觀。在IPTV這一新業務的市場情況還不十分明朗的前提下,電視臺不想貿然投入過多的財務、物力和精力。并且,假如大力發展IPTV內容還可能會影響到其現有的有線電視業務,IPTV可能會分流原有的電視用戶。作為電視臺來說,不希望出現這種左手打右手的情況。因此,目前有IPTV牌照的央視等電視臺雖然推出了IPTV相關的內容,但大多數只是一種姿態,其實只是將其現有的、通過有線電視播出的電視劇等內容作為IPTV的內容,且不說沒有突出IPTV的業務特點,單說內容就無法對任何一個可以看電視的個人或家庭用戶產生吸引力。
在這方面,前幾年廣電總局一直在推廣的數字電視就是一個例子。除了付費數字電視的內容比較豐富的深圳之外,全國其他地區的數字電視由于內容匱乏,根本無法引起用戶的愛好,相應地電視臺均未從數字電視得到太多實惠。出現這樣的情況,電視臺認為是用戶對數字電視的需求有限,所以不希望進一步大規模投入,但是從用戶的角度看,卻正是受到了內容貧乏這一要素的制約,因此,又回到了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上來了。
再回到電信增值業務IPTV上來,IPTV的家庭性和互動特點與現有的固網增值業務相比具有優勢,并且現有寬帶用戶數和付費電視用戶數的龐大基數也使電信運營商對此布滿信心。而從IPTV技術的成熟情況來看,這一業務也的確值得一試。那么對于一個新業務來說,IPTV現在已經進入了市場培育期,于是內容就成為該業務是否能順利發展的要害因素。
現在看來廣電總局并不想讓電信運營商來直接做內容,因此,仍需要產業鏈的各方分工合作,電信運營商作業務,而電視臺來做內容。既然IPTV這個業務大有機會,那么有能力來提供內容的電視臺,就應該大力去建設內容,牌照資源本身就是IPTV這個新產業鏈的一塊陣地,究竟,一項新業務既然有市場,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就都有盈利的可能,大可不必為了眼前的利益忽略將來可以創造巨大利潤的業務。另外,全國各地電視臺之間的激烈競爭也預示著,無論是IPTV或者其他有前景的業務,必定有人愿意大力去做,等到產業鏈成熟、模式清楚、利潤豐厚的時候再想加入,顯然錯過了最佳時機,不如現在開始就與電信運營商、SP們合作,成為市場的先行者。
|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