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銘/文
內容、用戶爭奪與信號質量等技術及非技術問題的存在,都使得ipTV沒有看上去那么“好吃”。
IPTV概念的出現,使電信公司可以利用DSL或FTTH等高速連接提供電視節目或其他視頻服務,其最大的意義在于使電信運營商們可以避開有線電視運營商的網絡,在電信寬帶網絡中提供競爭性業務。尤其在美國市場,IPTV被認為是電信運營商能夠回擊有線運營商開展的語音、視頻、數據業務“三合一”(Triple Play)的有力武器。
對于電信運營商而言,在考慮是否需要通過寬帶鏈路接入,提供電視業務的問題時,首先擔心的不是市場是否將被微軟這樣的軟件巨人所統治,而是需要熟悉到IPTV業務是否值得引起認真對待,并將這個市場發展壯大。在這一點上,政策的不同使中外的電信運營商有不同的感覺。比如在美國,由于電信市場的開放(有線運營商同樣可以經營電信業務),出于競爭需要,電信運營商則更加關心IPTV業務的發展。而國內的運營商對IPTV的緊迫感則集中在如何更好的利用帶寬資源,提高單位帶寬的價值上。
目前對這種技術感愛好的企業有很多。據In-Stat/MDR公司高級分析師Michelle Abraham表示,僅在美國,就有100多家獨立運營商(IOC)正在利用寬帶(一般是DSL線路)提供視頻服務。在中國,華為、中興等廠商的新技術戰略規劃人員也在經常穿梭于大小運營商之間,同其就IPTV業務的規劃與研究進行著頻繁的接觸。
而從微軟正在進行的一些運營商合作項目中也表明,微軟正在樂此不疲的推廣著IPTV:微軟正在Bell Canada、Swisscom、印度的 Reliance Infocom以及最近的SBC公司進行IPTV試驗。
在過去半年中,產業界對這項技術的愛好在增加。無論是對國內的廣電行業還是電信運營商的寬帶業務部門,以及設備制造廠商而言,IPTV都是一個受關注的話題。
一些大的擁有寬帶資源的電信運營商,如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都無疑是IPTV業務最為成熟的目標用戶。從各地方運營商開展的種種業務嘗試也能多少反映出他們的愛好。但是,總體看來,仍然有眾多障礙將制約他們的愛好。一個障礙就是電視行業本身的需求。有業內人士曾一針見血地指出,“為了有效地與數字有線電纜或衛星服務競爭,你必須能夠提供數百條頻道。”
此外的一個主要問題就是,即使解決了節目內容環節的問題,還存在從現有市場中的有線及衛星電視運營商手中爭奪用戶這一異常艱巨的工作。而在此環節上,對于后進入市場的IPTV而言,恐怕除了承認“先下手為強”這一法則外,并沒有更好的辦法。
就目前來看,IPTV業務遠非公園中的一次輕松技術散步。越來越多的電視節目正在以高清楚度的格式推出,面對海量的節目內容,用戶最關心的恐怕就是電視信號質量的好壞了。用戶從VCD到DVD的使用體驗就能說明這一問題,看慣了DVD的畫面質量,大多數人已經很難忍受在VCD上面欣賞大片了。而對于電信運營商而言,提供IPTV業務,也就意味著為保證互聯網用戶的滿足度,必須保證提供給用戶的片源從局端到用戶終端足夠高的質量。
運營商如想獲得業務上的成功,必須至少在兩個領域保持領先的優勢。
一個領域是視頻壓縮技術,如微軟的Windows Media 9。微軟稱,Windows Media 9可以以1~1.5 Mbps的速率提供標準清楚度視頻,以5~6 Mbps提供高清楚度視頻。另一個領域是可以輕松處理這類視頻流以及語音和大量數據的傳輸通道。這個通道可以是xDSL,或者更高級別的FTTH(光纖到戶),無疑FTTH將是傳輸IPTV的理想途徑,但是打算以此技術開展業務的運營商首先需要跨越兩大障礙,那就是時間和費用。對此,美國和日本等國部署FTTH的速度已經逐漸加快,但是就目前的發展來看,還不足以同DSL市場相比;在我國,專家猜測規模部署階段將會在3年之后來臨。
所有這些挑戰,是眾多業內分析人士及廠商們預料IPTV不會很快出現大發展的理由。當然,最要害的激勵因素將來自于市場需求與提供雙方的平衡及業務提供方之間相互競爭的激烈程度。■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