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Internet近年來在全球獲得了爆炸性的增長,據統計Internet用戶數已達6400萬戶,平均每月增加95萬用戶,平均每30min就有一個網絡上網。用戶數的劇增、對帶寬要求較高的WWW應用的普及導致網上流量持續增加,造成了網絡擁塞。為了擴展Internet的帶寬,越來越多的Internet服務提供者開始采用ATM構造寬帶Internet骨干網,同時也為將來在Internet上提供綜合業務服務奠定基礎,如何利用ATM組建寬帶Internet骨干網?這是一個眾人關心的問題。從技術發展的角度來看,利用ATM組建TCP/ip骨干網絡一般會經歷三個主要技術階段。本文將對這三個階段所涉及的主要技術進行分析,并以美國下一代Internet試驗網vBNS(very high Bandwidth Network Service)為例加以說明。
2 第一階段:邊緣路由(edge routing)
這是目前技術所處的階段,所采用的協議或規范主要有三種:基于PVC的透明橋接(PVC bridging)、基于SVC或PVC的Classical Over ATM(RFC1577)和局域網仿真(LANE)。前兩種協議是由Internet的技術組織——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推薦的,后一種是由ATM論壇(ATM FORUM)制定的。
利用局域網仿真技術在ATM上建立TCP/IP骨干網絡,需要在ATM網上設置LECS、LES、BUS服務器,與相關網絡設備共同組成虛擬網,網絡設備通過SVC建立連接,實現同一局域網段的互連。同CLIP相比,LANE在第二層即數據鏈路層一級進行,實現機制比較復雜,需占用較多的網絡資源,效率較低,但它可實現FDDI、以太網、令牌環間的互通;同時它還與ATM論壇即將發布的MPOA(MultiProtocol over ATM)規范相兼容,可以讓用戶平滑地過渡到MPOA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