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司法機構發現外包服務可以幫助其啟動新的服務,展開新的未來
踏入新的世紀后,香港司法機構訂定其IT運作變革的愿景。為以秉承維護香港獨立司法體系的使命,該機構承諾提高生產力和效率。他們展望在未來可以實時地與香港市民交流和發布信息,法官和法院工作人員可以只需輕輕按鍵就可得到案件信息。
達到這些目標需要司法機構擴大其IT資源。但當司法機構評估自身啟動電子程序和運行在線流程的能力時,面臨一些難題:我們有這些資源嗎?是不是給IT員工的工作量太大?我們展開服務的部署足夠快嗎?
政府部門有很大的壓力,他們要開拓新技術和應用來提供更好的服務,增進民眾價值,在一個網絡化的社會做好治理工作,”Gartner的分析員Lorrie Scardino說。
當然,用增加IT員工和預算的方式來改革香港司法機構是可能的,但司法機構找到了一種更劃算的方式:外包。司法機構采取外包方式是香港非凡行政區政府范圍內IT策略的一部分,這就意味著它的成功與否不僅對司法機構,對香港政府的其他組織機構都是非常要害的。
新世紀、新階段
世界各地的政府部門機構都在與互聯網接軌。電子政務和其它基于網絡的行動使得政府部門可以用不曾想象的方式介紹他們的項目和提供服務。
但在匆忙實行在線服務時,政府面臨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運行基于網絡的工程或者升級IT結構所需要的時間和資源都是令人躊躇不前的。根據Gartner的報告,大于60%的政府機構需要兩家或更多的外部服務提供商來協助達成其電子政務目標。
“政府正在逐步放棄其非核心業務,”Scardino說。“技術對實現政府目標是很重要的,但不是政府的核心能力。”
熟悉到這一點,香港政府在1999年4月提出了其數字化21策略,即發展有效的電子政務,外包非核心的IT技術應用。
由于沒有什么外包服務的經驗,香港政府不希望馬上開始全面的、整個部門范圍的外包工程。作為香港政府的IT顧問和服務提供者的資訊科技署(ITSD)決定最好是先開始一個先導試驗性項目。香港司法機構由于已經開始實行一個信息系統策略,很順理成章地成為這個先導實驗的首選。
“我們需要新技能的動力,還需要響應更快的資源調配。” 司法機構政務長徐志強先生說。“我們相信引入私營的外包IT服務將會促進我們迎接這些挑戰。此外,這一決定也是和政府的鼓勵本地IT行業發展的政策相一致的。很自然的我們開始著手實行組織上的外包策略,成為第一個這樣做的公共機構。”
從基本到電子政務
司法機構和ITSD選擇了Unisys作為這一項目的外包合作伙伴,合同歷時5年。此項合約包括三個主要部分:
·司法機構現有計算機網絡硬件和軟件的維護
·為20余項應用提供現場維護和支持,包括部門網頁、辦公自動化、案例治理、法庭治理和語音識別系統。
·發展新的應用軟件,包括公共信息顯示系統、應用自動出納機的公共支付系統、稅收部門的存檔系統。
有了這些新的IT賦予性能,徐先生期望司法機構可以更好地為公眾服務。司法機構也期望通過電子化來處理更多的事務,增進功效,降低成本。
期待實質性回報
“外包帶來的服務上的改進是其在很多組織機構非常受歡迎的原因之一。”Unisys大中華區的外包服務總監梁文略說。“外包降低了成本,還可以使你提供的服務更臻完美。”
Unisys在2001年9月為司法機構完成了系統和服務的轉換。司法機構成為外包服務的先驅,ITSD密切監察此項合作的成果,找尋在其他部門適用外包服務的方式。
“通過外包服務,我們幫助政府使其集中精力于核心業務,與此同時,更好的利用資源和專門技術。”梁先生說。
也許過去幾年的跡象已顯示,外包服務將會在政府IT計劃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利用內部IT資源實現政府職能的趨勢越來越強,轉向外部技術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大。”Gartner公司的Scardino總結道,“從長遠看,外包IT服務將是政府部門的大勢所趨。”
Unisys外包服務部項目總監鐘家裕先生說:“透過這次伙伴式的外包服務,我們加深了對用戶的理解,合作更為默契,相互信任,達致上下一心,充分領會法庭行政流程,全面發揮科技應用,使二者完美結合,相得益彰,實現雙贏局面。” a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