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廠商環境下的網絡管理策略分析
2019-11-04 12:24:12
供稿:網友
電信運營商在經歷了多年大規模的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后,如今都無一例外地面臨著一系列挑戰。運營商除了要面對因網絡設備的數量與種類的增加而造成的與日俱增的技術與治理的復雜性之外,更重要的則是多廠商、多技術和多系統運營的環境問題。如何應對紛繁復雜的多廠商網絡環境以找到一條降低總體擁有成本(TCO)和改進運營效率的有效途徑已成眼下運營商共同關注的話題。
擁有多廠商環境的運營商在謀求以新的模式向最終用戶提供各種新的服務時經常會面臨許多棘手的難題。這不僅表現在對諸如光纖/銅軸電纜混合系統(HFC)、各種客戶駐地設備(CPE)、視頻分布系統、數據聯網設備以及電纜調制解調器(Cable Modem)等多種網絡設備的治理方面,更表現在對面向數以百萬計終端用戶的電話業務的治理方面。
為了更好地治理融合的網絡環境,運營商必須確保技術與治理系統的一致性,巧用故障治理系統降低實地服務成本,以及通過集中式故障治理降低總體運營成本,并挖掘現有技術人員的潛能等舉措。
確保技術與治理系統的一致性
由于多廠商運營環境的特點,運營商現階段一般采用網元治理系統來執行大多數的網絡監測任務。然而,這類系統往往要求高額的人力投入而且并不見得能提高團隊作業的工作效率,甚至還有可能造成多名技術人員在同一個問題上重復作業卻對彼此的工作互不了解的被動局面。
由此可見,一個處于多廠商環境下的運營商若不能確保其技術與治理系統的一致性,就無法判定哪些設備出現的問題會對哪種服務產生影響,進而還可能導致對技術資源的無效使用、造成不必要的成本支出以及網元設備總體運行質量的下降等負面影響。從另一個角度看,具備將故障信息與網元設備結合起來的能力,將使運營商借助設備之間的關系有效地把握來自網元設備的第一手信息。
對同一個平臺進行有效的治理,有利于實現對提交服務的基礎平臺進行實時的、端到端的監測,并以同一個服務等級迅速對網絡故障、網絡告警及網絡事件的根源進行定位、過濾、跟蹤和分析,以便在極短的時間內排除故障。從網絡治理的角度來看,集中監測帶給運營商的最大好處是既可減輕設備維護的負擔,又有助于提高網絡的可靠性和最終用戶的滿足度。
另外,將整個網絡基礎設施作為一個統一體進行治理的優勢,有利于為網絡工程技術人員創造出一整套可延伸到其它各種后臺系統的工作流(Workflow),其中包括故障通知、工單處理、供給、計費和客戶服務等。
巧用故障治理系統降低實地服務成本
網絡一旦發生故障并生成故障通知單時,就會產生運營成本。隨著寬帶業務的日漸普及和融合網絡的進一步發展,運營商在實施系統維護時面臨的成本壓力會越來越大。電纜網絡中的單個問題還可能導致多個受該問題影響的環節均生成故障通知單。在某些情況下,多個通知單的生成有時會導致數名技術人員同時出現在同一處客戶駐地設備(CPE)現場的情況。另一方面,安裝工作的大量積壓則會使客戶信心嚴重受挫。天天安裝上千個點的工作量勢必會產生大量的現場服務費用,同時還有延誤服務的可能。假如能將各種信息通過監測和故障定位的方式從電纜網絡上的各種設備中收集到的話,就會大大緩解甚至消除上述問題。
運營商通過將多張故障通知單匯集于同一張通知單中的做法可明顯地降低運營成本支出(OPEX)。單張故障通知單上記錄著實時的網絡狀態信息以及來自于后臺支撐系統的信息(如供給系統、計費系統以及配置方面的信息)。服務保障與故障通知的有機結合將使重復的故障通知信息及時被分揀出來,從而增強單張故障通知單的準確度,降低實地服務費并縮短故障平均修復時間(MTTR)。
通過集中式故障治理降低總體運營成本
集中式故障治理的最大好處在于它可幫助多廠商環境下的運營商全面提升網絡的運行效率和服務的有效性,并獲得快速的投資回報(ROI)。集中式的故障治理系統可降低治理成本,并增強對新的服務進行迅速評估的能力,從而推動收益的增長以及客戶自主服務的滿足度。
多廠商運營環境促使運營商將注重力側重于對網絡故障的集中治理方面。這一解決方案不僅能幫助運營商找到一種易于使用的治理手段,同時又能使治理系統得以快速地部署和擴展。通過對現有網絡進行實時的端到端的監控和治理,可使運營商透過網絡運營中心(NOC)清楚地看到整個服務提交的架構,從而降低運營成本并大幅度增加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