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上有關幀中繼的標準主要是國際電信聯盟(ITU,原CCITT)和美國國家標準委員會(ANSI)的標準,另外由許多生產幀中繼產品的大公司組成的幀中繼論壇(FR FORUM)組織亦制定了一系列標準。
1.ITU-T標準
1988年,CCITT第十八研究組產生建議I.122,定義了幀中繼承載業務。隨著各大電訊公司實驗室的不斷研究以及在專網上的不斷試驗,幀中繼標準的研究和開發工作取得了很大進展,1989~1992年研究期內,CCITT 第十八組和第十一組制定了多項幀中繼標準,包括:
(1)I.233幀模式承載業務;
(2)I.370幀中繼承載業務的擁塞管;
(3)I.372幀中繼承載業務網絡-網絡間接口要求;
(4)I.555幀中繼承載業務的互通;
(5)I.6xx幀中繼網絡管理;
(6)Q.922用于幀模式承載業務的ISDN數據鏈路層技術規范;
(7)Q.933 1號數字用戶信令(DSS1)幀模式基本呼叫控制的信令規范。
同時對1988年版的I.122進行了修改和完善。
幀中繼承載業務雖然是在ISDN上發展起來的,但在近幾年的實際應用中,卻是以幀中繼數據傳輸業務(FRDTS)的形式存在的,可以組成新的公用數據網來提供FRDTS,也可以利用現有分組網的硬件設備和數字數據網(DDN)來提供FRDTS,其中自然有許多問題亟待標準化。因此ITU第七研究組于1993~1996 研究期開始研究和開發幀中繼課題, 該研究組在1993、1994年會議取得了一些進展,目前形成R報告的有:
(1)X.36:通過專線電路提供FRDTS的數據終端設備(DTE)和數據電路終接設備(DCE)的接口;
(2)X.76:通過專線電路提供FRDTS的公用數據網網間接口;
(3)X.144:國際幀中繼PVC業務數據網絡用戶信息傳送性能參數
目前,幀中繼只提供PVC,X.36和X.76建議中將要增加的交換虛電路(SVC)業務的定義及相關的信令格式和規程等,將在1996年的會議上提出;同時還對X.1、X.2以及X.300 作修改,補充相關的幀中繼業務內容。其它與幀中繼相關的技術還在研究當中。總之,在公用數據網上提供FRDTS的各項標準將在1993~1996 研究期結束時, 形成較為成熟的標準。
2.ANSI標準
ANSI有關幀中繼的標準最早產生于1988年,T1S1/88—2242 定義了幀中繼的結構框架與業務描述,隨后其它標準也相繼出臺,到現在ANSI有關幀中繼的標準主要有:
(1)T1S1 結構框架與業務描述;
(2)T1.602 ISDN數據鏈路層信令規范;
(3)T1.606 幀中繼承載業務描述;
(4)T1.617 幀中繼承載業務的信令規范;
(5)T1.618 用于幀中繼承載業務的幀協議核心部分。
3.幀中繼論壇標準
幀中繼論壇最初由NT、NET、StratCom、Cisco四個廠家組成,后發展為由多個幀中繼產品生產廠商組成。論壇制定了一系列詳細的標準,以保證各廠家設備的互操作性。這些標準主要包括: (1)FRF.1 用戶--網絡接口實施協定;
(2)FRF.2 網絡--網絡接口實施協定;
(3)FRF.3 多協議包封實施協定;
(4)FRF.4 SVC用戶--網絡接口實施協定;
(5)FRF.5 幀中繼與ATM PVC網絡互通實施協定;
(6)FRF.6 幀中繼業務用戶網絡管理實施協定;
(7)FRF.7 幀中繼PVC廣播業務和協議描述實施協定。
目前,正在討論與ATM業務互通的標準,不久將發布FRF.10--FR/ATM 業務互通規范。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