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Red Hat Linux下訪問Windows系統(tǒng)的硬盤分區(qū)很簡單。因為Red Hat Linux提供了對幾乎所有文件系統(tǒng)的支持,因此它可以直接讀寫Windows系統(tǒng)的分區(qū)。安裝Red Hat Linux 時,就可以指出計算機中存在的Windows分區(qū)的位置,并指定想要將它們載入到Linux文件系統(tǒng)中的位置。
通常,將Windows系統(tǒng)中C盤的內容載入到Linux系統(tǒng)下的目錄/mnt/c,這時就可以如同看待Linux文件系統(tǒng)中一個目錄一樣看待C盤了。我們可以對其中的文件進行讀寫,或者在其中創(chuàng)建一個新的文件或目錄。如果安裝時沒有指定Windows分區(qū)的位置,或者由于其它原因使/mnt/c目錄下看不到系統(tǒng)Windows分區(qū)C盤的內容,就可以用下面的命令手動載入該分區(qū):
|
此命令可以將設備名為/dev/hda1(可以是任何實際存在的分區(qū)設備名)的Windows分區(qū)載入到目錄/mnt/c 下,參數(shù)“-t vfat”表明載入的文件系統(tǒng)類型為vfat。用類似的mount命令,也可以載入軟盤文件系統(tǒng),只不過軟盤的文件系統(tǒng)設備名通常是“/dev/floopy”或“/dev/fd0H1440”。為了統(tǒng)一起見,可將其載入到目錄/mnt/floopy中。
Red Hat Linux中還提供了一個文件系統(tǒng)的系統(tǒng)配置腳本文件,通過修改它可以讓Linux啟動時自動載入需要的其它非Linux文件系統(tǒng)。這個腳本是文件/etc/fstab,它的一個典型例子如下:
|
該文件中每行記錄了一個系統(tǒng)自動載入的文件系統(tǒng)的信息,各列的意義依次為設備名、載入目錄、文件系統(tǒng)類型、載入參數(shù)(自動、讀寫、模式等)、標記位。從這個文件可以看到,第一行是Linux自身的文件系統(tǒng),第三、第四行代表軟盤驅動器和光盤驅動器,它們都不是自動載入的,最后兩行代表兩個需自動載入的Windows分區(qū)。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軟盤、光盤這些存儲介質通常用“noauto”參數(shù)。如果像上例這樣,它們在fstab文件中有記錄,插入軟盤或者光盤后,只需運行命令“mount/mnt/floopy”或“mount/mnt/cdrom”就可以將其載入Linux系統(tǒng)。在取出軟盤或者光盤之前,必須運行命令“unmount/mnt/floopy”或“unmount/mnt/cdrom”取消它們的載入。否則,Linux系統(tǒng)會鎖住該驅動器,即使按硬件按鈕也無法將其取出。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
圖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