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Vi 編輯器是 Unix 系統最初的編輯器。它使用控制臺圖形模式來模擬文本編輯窗口,允許查看文件中的行、在文件中移動、插入、編輯和替換文本。
盡管 Vi 可能是世界上復雜的編輯器(討厭它的人是這么認為的),但其擁有的大量特性使其成為 Unix 管理員多年來的支柱性工具。
在 GNU 項目中,程序員在將 Vi 編輯器移植到開源世界的同時,決定對其作一些改進。由于改進后的 Vi 不再是以前 Unix 中的那個原始的 Vi 編輯器了,開發人員也就將它重命名為“Vi improved”,也就是 Vim。
GNU 項目,英文全稱為“GNU is Not Unix”,簡單的說,就是一個開發類 Unix 操作系統的項目,GNU 操作系統是由 GNU 軟件包及其第三方的免費軟件包組成,所以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免費。
因此可以這樣說,Vim 是由 Vi 發展演變過程的文本編輯器,因其具有語法高亮顯示、多視窗編輯、代碼折疊、支持插件等功能,已成為眾多 linux 發行版本的標配,本教程強烈建議大家系統地學習 Vim。
有讀者可能會問,Linux 系統中的文本編輯器有很多,例如 emacs、pico、nano、joe 等等,為什么一定要學 Vim 呢?
推薦使用 Vim 文本編輯器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說:
幾乎所有的Linux 發行版都內嵌有 Vim 文本編輯器,而其他的編輯器則不一定存在;
在使用 Linux 系統過程中,很多軟件的編輯接口都會默認調用 Vim 文件編輯器,例如 crontab、Visudo、edquota等命令;
Vim具有編輯程序的能力,會主動利用不同的字體顏色辨別語法的正確性,方便程序設計;
使用 Vim 文本編輯器,編輯速度會更快。
所有原因中,最主要的還是第 2 條,就是因為有太多 Linux 命令會默認調用 Vim 作為編輯數據的接口,所以建議初學者學會 Vim。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