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果圖:

原圖

做之前的思考:
1、對自己想要什么心里要有雛形。
我們要摳的是玻璃瓶,玻璃瓶的特征大家心里應該先要有底對吧?不然如何判斷自己摳出來和現實是否相近?玻璃制品的攝影是有一定的技巧和方法的,這個請自行學習一下。
原圖是白光背景加正面布光的拍攝,意思是玻璃瓶前后都是有光源的,這是一種為了勾黑邊的玻璃材質拍攝手法。但我把它摳出來是用于常見的生活場景(即玻璃正面有光源,背面無光源),因為場景變化比較大,所以,最后的結果和原圖是有區別的,即應該表現出玻璃瓶在生活中的狀態:強反光、弱反光、小部分中間調(主要受自身陰影影響)、小部分暗部(暗部基本是受環境黑色物品多少影響,此圖所表現是環境為純色背景,可不體現。)
2、光線和背景的改變造成的難點如何解決。
知道了想要什么就是如何表現了,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玻璃的大量黑邊,看過純黑背景的玻璃照片大家就知道,這個黑邊在比之較暗的背景下通過光線的反射和折射,表現出來的其實反而是亮邊,所以,怎么做你懂得~至于其他原來的強反光和弱反光只要摳出來就可以了。
教程:
1、準備階段。
新建、填充一個純色圖層,取名BG,這個是用來測試和查看效果的,所以放在所有可見圖層的下面。復制玻璃瓶原圖,把玻璃瓶輪廓摳出來,復制到新層,取名profile,這個輪廓后面還經常需要用到。

具體方法:這張圖摳輪廓最快捷的方法是用魔術棒,勾選連續,根據魔術棒選取的大小稍微調整一下容差(可以一次選取較大范圍,確不會因為容差太大選到瓶身即可),shift增加選區,幾次shift選取玻璃瓶的外圍,魔術棒選到瓶身的小地方可以用多邊套索減去,反選即得到玻璃瓶輪廓~其實很簡便的。我好啰嗦……下面不說那么詳細了,基本操作請自行學習哈。)
2、摳出反光。
復制profile層,新建黑白、曲線調整層作用于該副本層。調整曲線使玻璃瓶只保留高反光區域。這些圖層編組,取名reflect,濾色混合。

3、黑邊改為亮邊。
復制profile層,去色,反相,取名high light,濾色混合。

4、表現陰影。
復制profile層,取名shadow,去色,轉換為智能對象,正片疊底混合,調整圖層順序,放在reflect和high light兩個組的下面

5、表現中間調。
為shadow添加智能濾鏡-模糊-高斯模糊,選取profile選區添加蒙版使模糊只作用于瓶子輪廓內,調整模糊數值使使瓶身出現柔和的中間調。

6、調整細節。
隱藏high light層,為reflect組添加蒙版,隱掉或弱化瓶身上一些突兀的亮點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