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直擊linux:12問
Linux是一個誕生于網絡、成長于網絡且成熟于網絡的奇特的操作系統。1991年,芬蘭大學生Linus Torvalds萌發了開發一個自由的UNIX操作系統的想法,當年,Linux就誕生了,為了不讓這個羽毛未豐的操作系統矢折,Linus將自已的作品Linux通過Internet發布。從此一大批知名的、不知名的電腦黑客、編程人員加入到開發過程中來,Linux逐漸成長起來。 Linux一開始是要求所有的源碼必須公開,并且任何人均不得從Linux交易中獲利。然而這種純粹的自由軟件的理想對于Linux的普及和發展是不利的,于是Linux開始轉向GPL,成為GNU陣營中的主要一員。 現在,Linux憑借優秀的設計,不凡的性能,加上IBM、INTEL、CA、CORE、Oracle等國際知名企業的大力支持,市場份額逐步擴大,逐漸成為主流操作系統之一。
自1984年起,麻省理工學院開始支持“世界最后一名黑客”Richard stallman在軟件開發團體中發起自由軟件運動,從而自由軟件基金會FSF、GPL協議和GNU項目就此誕生,掀開了自由軟件革命的序章。 GPL,通用公共許可協議,這是與傳統商業軟件許可協議CopyRight對立的,所以又被戲稱為CopyLeft。GPL保證任何人有共享和修改自由軟件的自由。任何人有權取得、修改和重新發布自由軟件的源代碼,并且規定在不增加附加費用的條件下可以得到自由軟件的源代碼。同時還規定自由軟件的衍生作品必須以GPL作為它重新發布的許可協議。 而GNU項目的目標是建立可自由發布的、可移植的UNIX類操作系統。
1) 提供了先進的網絡支持:內置TCP/ip協議; 2) 真正意義上的多任務、多用戶操作系統; 3) 與UNIX系統在源代碼級兼容,符合IEEE POSIX標準; 4) 核心能仿真FPU; 5) 支持數十種文件系統格式; 6) 完全運行于保護模式,充分利用了CPU性能; 7) 開放源代碼,用戶可以自己對系統進行改進; 8) 采用先進的內存管理機制,更加有效地利用物理內存;
電腦初學者:強烈建議你遠離配置、管理均相當繁瑣的Linux,去擁抱Windows那通俗易懂的圖形界面; 文字處理者:Windows多年的發展,已經開發出了一套“所見即所得”文字處理軟件,犯不著與黑底白字的vi較勁; 編程愛好者:Linux的源代碼完全公開,是編程愛好者的福音。剖析內核,量身定做不是你的愿望嗎?怎么樣,試試吧! 網絡管理員:擁抱Linux吧。據權威機構評測 ,Linux在同配置機器上的網絡服務效率是NT的1.8倍,而且還是免費的,老板一定會笑的。 總之,如果你具備以下條件之一,就擁抱Linux吧: 1) 對編程有狂愛,總喜歡用程序解決問題; 2) 具有較強的鉆研精神,喜歡對問題刨根問底; 3) 對構造網絡服務器有興趣的人; 4) 你的PC老掉牙了,跑Windows像蝸牛; 5) 想學習、了解UNIX操作系統; 6) 極其厭惡Windows的藍屏死機; 7) 不想花錢,又想用正版軟件的人。
計算機在應用中可以分為桌面應用(工作站/客戶機)和服務器應用,桌面應用直接面向客戶,實現一些個性化的工作;服務器應用則是一些后臺處理系統,實現一些共性的服務工作。對于桌面應用來說,易用性十分重要,而對于服務器而言,性能可靠、穩定才是更重要的。 所以為服務器設計的性能可靠、穩定的UNIX操作系統與為桌面系統設計的用戶界面友好的Windows 9x系統一直是長期并存的主流操作系統。 Linux操作系統是一種類UNIX操作系統,其設計上對穩定性的考慮比易用性考慮要多得多,它不是一種桌面系統,它也不是為了取代桌面系統而出現的。所以Linux不會取代Windows 9x。
WindowsNT操作系統是微軟公司進軍服務器操作系統的利器,設計系統時在滿足服務器需求的前提下,融入了Windows 9x的圖形化界面的優勢,使得其易于使用,深受用戶喜歡,其市場占有率也因此節節上升。 然而圖形界面的代價,使系統的效率降低了,所以它適合中小企業、個人用戶、對性能要求不嚴格的場合選用。 而Linux則適用于強調性能指標,對用戶界面要求不大的的應用上。
Linux也是屬于UNIX家族的一員,它有許多特性是與UNIX相同的,它們之間的最大區別在于以下兩點: 1) UNIX系統大多是與硬件配套的,而Linux則可運行在多種硬件平臺上; 2) UNIX是商業軟件,而Linux是自由軟件,免費、公開源代碼的。
1) 教育領域:設計先進、公開源代碼這兩大特性使得Linux成為了操作系統課的活教材; 2) 網絡服務器領域:穩定、健壯、系統要求低、網絡功能強使得Linux成為現在Internet服務器操作系統的首選,現已達到了25%的占有率; 3) 企業Intranet:可以用低廉的投入架設E-MAIL服務器、WWW服務器、代理服務器、透明網關、路由器; 4) 視頻制作領域:著名的《泰坦尼克號》就是由200多臺Linux協作完成其中的特技效果的。
在2000年的LinuxWorld大會上,明顯感覺到:社會各界對免費發布的操作系統的支持的力度大大增強了,特別是許多硬件廠商,比如 IBM、HP和 Dell 紛紛加入到Linux領域,極大地促進了這種操作系統的發展。 雖然,現在紛繁復雜的多種Linux發行版,各自為陣,降低了Linux的整體戰斗力。但業界認為,不同的發行版本最終會產生不斷細分的市場,各個版本將專注處理比較專業的東西。 Linux操作系統經歷過市場的洗禮之后,一定會創造出更大的輝煌。
最早,程序是程序員思想的結晶,是人類共同的文化。后來,微軟公司的創始人比爾.蓋茨先生創建了一個全新的軟件產業模式:程序是花錢購買的,源程序是程序員的知識產權,是需要保護的。這個軟件的商業模式締造了微軟帝國,也將比爾推到了世界首富的位置。 如果說,微軟的Windows為世界做了很大的貢獻的話,那么同時它也會軟件業的發展帶來了壟斷和銅臭。自由軟件FSF組織就是想通過GNU項目來打破這一格局,再次讓所有人共享程序員思想的結晶----源代碼。 而Linux的加盟,使得自由軟件組織更具有戰斗力,事實證明,的確對現在的軟件業造成了深遠影響。同時,Linux奇特的開發方式,也為軟件業的創新提供了寶貴經驗。
1) 多閱讀Linux書籍,如《Linux大全》、《RedHat Linux奧秘》、《Linux系統管理白皮書》等; 2) 敢于嘗試,經常使用Linux,從實踐中學習Linux,別怕“try again”; 3) 經常通過網絡與Linux愛好者們互相交流,提高自己。
在Internet上,關于Linux的網站很多,其中比較優秀的中文網站有: 1) www.linuxaid.com.cn:設有Linux論壇、在線答疑、知識庫、在線培訓、解決方案等欄目; 2) www.linuxforum.net:這里應該是人氣最旺的Linux論壇; 3) www.lslnet.com/linux:是一個更新較快的Linux專題網站; 4) www.linuxbyte.com:是一個較好的Linux網站; 5) www.clinuxdevelop.org:中國Linux開發聯盟; 6) clyan.hongnet.com:linux數據庫應用指南。 二、 Linux大觀:7問
最近許多報刊、網站都介紹了Linux的最新版 2.4怎樣,怎樣?而許多Linux初學者正在使用的是RedHat Linux 6.5版。哪個版本更高? 其實,這兩個版本號是不同的!RedHat Linux是將Linux內核與Linux的一些常用配套軟件、應用軟件捆綁在一起的發行版,6.5是這個發行版的版本號。而Linux 2.4則是指Linux內核的版本。 Linux核心是由linus維護的,它的版本號一般由二到三個部分組成,例如現在最穩定的2.2.15: 1) 第一個2是主版本號,一般在一個時期內比較穩定; 2) 第二個2是次版本號,如果是偶數,代表是正式版,如果是奇數,代表是開發過程中的測試版,如在2.4正式出來時,2.3.x就是在開發者間使用的測試版的版本號; 3) 最后一個15是修改號,如2.2.15就是對2.2.14做了一些小的修改而來。 這種特殊的版本命名法是為了便于在Internet上共同開發而制定的。
Linux的發行版就是將Linux核心與應用軟件做一個打包。較知名的有:SlackWare、RedHat、Debain、Mandrake、SuSE、Xlinux、TurboLinux、BluePoint、RedFlag、Xterm等。
RedHat Linux是最成熟的一種Linux發行版,其無論在銷售還是裝機量上都是市場上的老大。在中國老一輩Linux愛好者中幾乎都是RedHat的使用者。市場上有大量的文章是針對RedHat來說的。 RedHat Linux樸實、簡潔、穩定,是作為商業應用、鉆研Linux的好平臺。
TurboLinux是一家美國公司建立的發行版,早期其致力于Linux的國際化工作,它的中文版,是最早的成熟中文Linux發行版。TurboLinux注重面向具體應用,開發出針對不同應用的發行版,在國際影響力方面越來越大,是RedHat的一個主要競爭對手。
BludePoint Linux是由Devin、Samuel、hahalee三個中國內核黑客通過互聯網聯手合作的杰作,在互聯網上深受中國Linux愛好者的好評。它最主要的特點是:內核級的漢化,有許多自己的東西。 Xterm是由北京沖浪公司制作的Linux發行版,可以算得上中國最早的Linux發行版。它的最大特點是:用戶界面好,進入門檻低,適合初學Linux人試用。 RedFlag是由中科院、北大方正、康柏公司聯合開發,是基于RedHat Linux改進的中文版。它的特點是:開發力量強大,比較權威,可以一試。
相對來說,SlackWare、RedHat、Debain這三種發行版比較適合一些有一定基礎,或很強調性能、穩定性的人。筆者強烈推薦使用RedHat。 TurboLinux、BluePoint、RedFlag、Mandrake則在用戶界面比前三種更友好,穩定性適中,其中Turbo、BulePoint、RedFlag還內置了中文支持,應該是剛從Windows轉到Linux中的人的最好選擇。 而象Xterm、聯想Happy等這些的用戶界面更加優秀,內置的中文支持,捆綁了更多游戲、辦公軟件,比較適合Linux的嘗試者或初學者使用。 以上皆為本人觀點,隨著時間的變化,以上評價會有失偏頗,僅供參考。
你可以通過以下方法獲得Linux: 1) 從網站上下載,如www.redhat.com、freesoft.cei.gov.cn等; 2) 購買Linux發行版的光盤; 3) 復制Linux發行版的光盤,這種方法在GPL中是合法的!! 三、 走進Linux殿堂:35問
Linux對硬件要求很低,可以運行在386以上CPU,8M以上內存的IBM PC機上。但由于設備廠商的支持力度不夠,所以Linux倒是對很多新設備的支持不是很好,新設備的驅動程序總是慢一步。
1) 收集系統資料:記錄下內存大小,CDROM接口類型,SCSI卡型號,網卡型號,鼠標類型,顯卡芯片組、時鐘芯片、顯存大小等相關信息; 2) 檢查CMOS設置,關閉病毒開發,設置其從光驅啟動; 3) 如果你的Linux安裝盤無法自啟動的話還需制作啟動盤; 4) 為Linux的安裝騰出硬盤空間,最好有1G左右。
安裝Linux時,至少需要兩個分區:Linux native主分區、Linux Swap交換分區。主分區用來存放Linux的文件,交換分區為運行Linux提供虛擬內存。 交換區每個8-256M,最多可以有8個,一般建立一個與內存等大的就行了。 DOS中,不管物理上、邏輯上,每個分區就是一個獨立的部分,比如:C盤、D盤、E盤,每個盤都有一個根目錄。而在Linux中,物理上是一個個分區,而邏輯上所有的分區都是一個整體的,Linux中只有一個根目錄。
Linux對硬盤的處理,與DOS系統基本上是一樣的,先做分區,然后再做格式化。分區的命令是不同的,DOS下,每一個分區是用一個英文字母來表示,而在Linux下則更加靈活,它通過字母和數字的組合來標識硬盤分區。 如“hda1”,hd是一個部分,代表IDE硬盤,如果是SCSI硬盤的話,為sa;a代表IDE1口的主硬盤(2代表IDE1口從硬盤、3代表IDE2口主硬盤、4代表IDE2口從硬盤);最后的數字代表在該設備上的分區順序,前四個分區(主分區和擴展分區)用1-4表示,軟邏輯分區從5開始。
每種Linux發行版所提供的安裝方法都不大一樣,但是一般來說都經歷以下幾個階段: 1) 一些基本設置:如安裝語言、鍵盤; 2) 進行硬盤分區、格式化:一般發行版都提供了圖形界面,如果不熟悉硬盤分區的愛好者最好在行家指導下進行; 3) 選擇要安裝的軟件包:建議初學者全部安裝,待以后熟悉了后再重新定制,以免在學習過程中丟這落那的; 4) 設備配置:如打印機、網卡、顯卡等,請根據實際情況選擇; 5) 安裝LILO:建議裝在主引導扇,使用LILO來完成多系統引導; 6) 為Linux的超級用戶root設置密碼。 大家可以參考每種Linux的相關資料來嘗試安裝。
許多Linux愛好者都希望能夠在保留Windows9x操作系統的同時,安裝Linux。為了能夠在多個操作系統的自動選擇,就需要一個啟動管理器,Linux帶了一個很好的啟動管理器---lilo。 所以在安裝多個操作系統時,你只需先安裝其它操作系統,最后安裝Linux,并將lilo安裝在主引導扇上,這樣重新啟動系統時,將出現lilo:等待你選擇你要啟動的操作系統。
根據需要修改/etc/lilo.conf文件,然后執行/sbin/lilo讓設置生效。下面是一個lilo.conf文件的示例:
其中,timeout是用來設置lilo等待輸入的時間,在此表示如果5秒不選擇的話就進入default; default選項用來指定默認啟動哪個系統; image小節用來指定linux的啟動信息,包括啟動位置,名字--linux; other小節用來指定其他操作系統的啟動信息,包括啟動位置、名字。
啟動Linux很簡單,只要在lilo中選擇linux(輸入linux)就可以了,在啟動過程中,將會向控制臺寫許多信息,直到出現用戶登錄提示login:,輸入用戶名和密碼就可以登錄系統,開始Linux世界的探索。 關機時一定要注意,不能直接關閉計算機電源,那樣會破壞Linux的文件系統,你可以使用以下命令來實現: 1) 重啟:執行reboot命令或同時按下Ctrl+Alt+Del鍵; 2) 關閉系統:執行shutdown –h now命令。
Linux的文件系統與DOS類似,也是采用樹形結構的。但目錄的表示有一點是完全不同的,Linux用“/”表示根目錄,而DOS用“”表示根目錄。以下是在Linux下常用的目錄操作命令: 1)“mkdir 目錄名”:建立目錄; 2)“rmdir 目錄名”:刪除空目錄; 3)“cd 目錄名”:改變目錄; 注:cd與目錄名之間一定要空格,比如到根目錄,需用“cd /”,而非“cd/” 4)“pwd”:查看自己所在的目錄;
你可以使用ls –l命令列出目錄的詳細信息,就相當于DOS的DIR命令。ls命令的輸出如下所示:
最左邊一列是文件/目錄權限,第3列是的屬主信息,第4列是屬主所在用戶組,第5列是所占空間大小,接下去是日期、時間,最后一列是文件/目錄名。以下是一些 常用文件操作命令: rm:刪除文件 more:瀏覽文件 cp:拷貝文件
你可以使用vi來編輯一個文件文件,它是在 Unix 世界里最普及的文字處理工具,幾乎所有的UNIX機器上都有這個編輯器。 1) 啟動vi:執行“vi 文件名”,一啟動vi在命令狀態,可以輸入各種vi的命令,不能編輯; 2) 存盤:w、存盤退出:wq、不存盤退出:q!; 3) 進入編輯狀態:插入:i、新增:a; 4) 退出編輯狀態:按ESC鍵; 5) 進入編輯狀態后,編輯起來很像DOS下的edit; 6) 在命令狀態下還有一些常用的命令: x 刪除游標所在字元; dd 刪除游標所在的列。
/bin:存放最常用命令; /boot:啟動Linux的核心文件; /dev:設備文件; /etc:存放各種配置文件; /home:用戶主目錄; /lib:系統最基本的動態鏈接共享庫; /mnt:一般是空的,用來臨時掛載別的文件系統; /proc:虛擬目錄,是內存的映射; /sbin:系統管理員命令存放目錄; /usr:最大的目錄,存許應用程序和文件; /usr/X11R6:X-Window目錄; /usr/src:Linux源代碼; /usr/include:系統頭文件; /usr/lib:存放常用動態鏈接共享庫、靜態檔案庫; /usr/bin、/usr/sbin:這是對/bin、/sbin的一個補充; |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