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自帶復制方案,帶來好處有:
數據備份。
負載均衡。
分布式數據。
概念介紹:
主機(master):被復制的數據庫。
從機(slave):復制主機數據的數據庫。
復制步驟:
(1). master記錄更改的明細,存入到二進制日志(binary log)。
(2). master發送同步消息給slave。
(3). slave收到消息后,將master的二進制日志復制到本地的中繼日志(relay log)。
(4). slave重現中繼日志中的消息,從而改變數據庫的數據。
下面放一張經典的圖片來說明這一過程:

實現復制有以下步驟:
1.設置MySQL主庫的二進制日志以及server-id
MySQL配置文件一般存放在/etc/my.cnf
| # 在[mysqld]下面添加配置選項[mysqld]server-id=1log-bin=mysql-bin.log |
server-id是數據庫在整個數據庫集群中的唯一標示,必須保持唯一。
重啟MySQL。
注:如果MySQL配置文件中已經配置過此文件,則可以跳過此步。
2.新建復制賬號
在主庫里面新建用于從庫復制主庫數據的賬號,并授予復制權限。
| mysql> GRANT REPLICATION SLAVE, REPLICATION CLIENT ON *.* TO user_name@'host' IDENTIFIED BY 'password'; |
3.設置MySQL主庫server-id
和第二步配置一樣,要注意的地方有兩點:
如果不需要從庫作為別的從庫的主庫的話,則不需要配置二進制日志。很多時候復制并不需要復制主庫的全部數據庫(特別是mysql的信息配置庫)。因此可以配置replicate_do_db來指定復制的數據庫 4.從庫初始化主庫的數據
如果數據量不算大的情況下,可以使用mysqldump工具導出主庫數據,然后導入到從庫里面。
| mysqldump --single-transaction --triggers --master-data databasename > data.sql |
如果數據量大的情況下應該使用Xtrabackup去進行數據庫的導出,此處不做介紹。
可能會有同學問,為什么不直接使用二進制日志進行初始化呢?
如果我們主庫運行了比較長的一段時間,并不太適合使用從庫根據二進制日志進行復制數據,直接使用二進制日志去初始化從庫會比較耗費時間和性能。更多的情況下,主庫的二進制日志的配置項沒有打開,因此也就不存在以前操作的二進制日志。 5.開啟復制
從庫執行下面命令
| mysql> CHANGE MASTER TO MASTER_HOST='host',-> MASTER_USER='user',-> MASTER_PASSWORD='password',-> MASTER_LOG_FILE='mysql-bin.000001',-> MASTER_LOG_POS=0; |
注意最后的兩個命令:MASTER_LOG_FILE和MASTER_LOG_POS,表示從庫的從哪個二進制文件開始讀取,偏移量從那里開始,這兩個參數可以從我們導入的SQL里面找到。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