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列出了對性能優化影響較大的主要變量,主要分為連接請求的變量和緩沖區變量。
1. 連接請求的變量:
1) max_connections
MySQL的最大連接數,增加該值增加mysqld 要求的文件描述符的數量。如果服務器的并發連接請求量比較大,建議調高此值,以增加并行連接數量,當然這建立在機器能支撐的情況下,因為如果連接數越多,介于MySQL會為每個連接提供連接緩沖區,就會開銷越多的內存,所以要適當調整該值,不能盲目提高設值。
數值過小會經常出現ERROR 1040: Too many connections錯誤,可以過'conn%'通配符查看當前狀態的連接數量,以定奪該值的大小。
show variables like ‘max_connections' 最大連接數
show status like ‘max_used_connections'響應的連接數
如下:
mysql> show variables like ‘max_connections‘;
+———————–+——-+
| Variable_name | Value |
+———————–+——-+
| max_connections | 256 |
+———————–+——-+
mysql> show status like ‘max%connections‘;
+———————–+——-+
| Variable_name | Value |
+—————————-+——-+
| max_used_connections | 256|
+—————————-+——-+
max_used_connections / max_connections * 100% (理想值≈ 85%)
如果max_used_connections跟max_connections相同 那么就是max_connections設置過低或者超過服務器負載上限了,低于10%則設置過大。
2) back_log
MySQL能暫存的連接數量。當主要MySQL線程在一個很短時間內得到非常多的連接請求,這就起作用。如果MySQL的連接數據達到max_connections時,新來的請求將會被存在堆棧中,以等待某一連接釋放資源,該堆棧的數量即back_log,如果等待連接的數量超過back_log,將不被授予連接資源。
back_log值指出在MySQL暫時停止回答新請求之前的短時間內有多少個請求可以被存在堆棧中。只有如果期望在一個短時間內有很多連接,你需要增加它,換句話說,這值對到來的TCP/IP連接的偵聽隊列的大小。
當觀察你主機進程列表(mysql> show full processlist),發現大量264084 | unauthenticated user | xxx.xxx.xxx.xxx | NULL | Connect | NULL | login | NULL 的待連接進程時,就要加大back_log 的值了。
默認數值是50,可調優為128,對于Linux系統設置范圍為小于512的整數。
3) interactive_timeout
一個交互連接在被服務器在關閉前等待行動的秒數。一個交互的客戶被定義為對mysql_real_connect()使用CLIENT_INTERACTIVE 選項的客戶。
默認數值是28800,可調優為7200。
2. 緩沖區變量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