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小視頻處理為6秒,主要是為了降低接收方的流量壓力和播放時的心理壓力。實際上,在小視頻正式發布前,微信的“攻城獅”進行了長達半年的體驗測試,發現6秒是最適合的長度。
為了做測試,開發人員還專門撰寫了一個名為“kitchen”的調試工具,作為一個全局開關變量配置的功能模塊,改一個數值,配置立刻生效,方便調試。這就像一個PS工具,幫助開發人員找到最優的路徑。6秒長度正是在這個工具的支持下發現的最適合長度。
既然是小視頻,那么小視頻的流量消耗有多小?
有一個很簡單的換算:聊天中的小視頻,每條視頻的大小約等于2張朋友圈圖片大小,朋友圈中的小視頻每條大約等于3張朋友圈圖片大小。
和長視頻相比,6秒小視頻的數據量在iOS系統下為400KB以內,在Android系統為200-300KB,這意味著,三條小視頻的流量消耗約為1MB。
而且,小視頻加載的邏輯是看過的不再加載,沒有看的不加載,正在看的才加載,會主動幫用戶省流量。

文字太悶,圖片太靜,小視頻剛剛好。
所以,無論是拍小視頻還是看小視頻都不要有壓力。按現在的流量費用標準,比如中國移動的500MB套餐30元,三段小視頻才1MB,約合0.06元。
說不清楚,就拍個小視頻吧。如果一個小視頻說不清楚,那就拍兩個。如果兩個小視頻還說不清楚,那拍三段小視頻一定可以。
和長視頻相比,小視頻的視頻編碼算法其實并沒有特別大區別。但是由于限定在6秒以內,體積則大大減小,而且主要在移動端播放,微信在視頻質量和大小之間找到了一個平衡點,讓用戶毫無壓力地使用。
其實,小視頻用起來方便,交互體驗好,還不僅僅是流量耗費小,打開無壓力。為了得到更好的交互體驗,在拍攝錄制與播放中,“小視頻”還有很多你不知道的小秘密,比如:
預啟動 ——按下就錄上了。小視頻按下就開始錄制,不用等待音頻設備和文件的準備。這樣就可以保證在稍縱即逝的當下捕捉到想要捕捉的內容。想象一下每次拍照時的爭分奪秒,就知道這個小功能多重要了。
抖動監測 ——你抖快了有提醒。為了保證拍攝的效果,根據陀螺儀的加速度變化,系統會自動檢測到手機的抖動,并做提醒。

暗光環境監測 ——太暗了就給選擇調亮些:當拍攝環境過暗,小視頻會提示可使用“點亮模式”來優化拍攝環境。這么智能是如何實現呢?
實際上,視頻中每個像素的RGB顏色值都不一樣,為了快速處理和反應,通過將其縮放,獲得一個平均值,當這個RGB平均值低于一定的設定值,如小于17時,就彈出提示,從而快速分辨周邊環境的明暗。

靜音播放 ——點擊放大才有聲音。小視頻只有在點擊放大時才是帶聲音播放,并且循環播放,接近GIF的效果。而當非全屏時,錄制的小視頻保持靜音播放狀態。
在iOS版本優化的過程中,微信團隊設計過多個播放技術方案,最終選擇了繞過iOS系統播放器同時最多只能有16個的限制,而采用自己開發的視頻播放器,來滿足可以同時播放多個視頻等需求,并且為了防止拍攝播放時卡住界面的情況,在視頻錄制時加入Cache層,先緩存視頻幀,后續等CPU空閑時再喚起后臺線程寫入視頻。
這些費心的“小動作”可以讓你完全不用關注和懂得什么對焦、縮放、曝光補償、白平衡……等等,你只需要拿起手機拍即可。

在“小視頻”出現之前,你可以通過微信發視頻,或者在其他的一些平臺發短小的視頻,不過,你需要暫時停下手頭其他事情,按錄制,再按停止,再確認發送,步驟繁瑣,視頻也很大,而接收到視頻的人,只敢在Wi-Fi下觀看。
微信6.0帶來了小視頻,無論是看精彩節目,還是在享受美食,或者生命中其他諸多感懷的時刻,你都可以用一段小視頻,把那種身臨其境分享出來。
| 
 
 |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