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倉庫實施的6種策略
在實施數據倉庫時,需要理論策略指導,隨著數據倉庫技術的發展,數據倉庫的實現策略已從原先的“自頂向下”一種模式發展到了六種模式。
1、“自頂向下”模式
在這種“自頂向下”模式中,數據集市和數據倉庫的關系是單方向的,即數據從數據倉庫流向數據集市。
2、“自底向上”模式
“自底向上”模式是從建立各個部門或特定的商業問題的數據集市開始,全局性數據倉庫是建立在這些數據集市的基礎上。
“自底向上”模式的特點是初期投資少,見效快。因為它在建立部門數據集市時只需要較少的人做出決策,解決的是較小的商業問題。“自底向上”的開發模式可以使一個單位在數據倉庫發展初期盡可能少的花費資金,也可以在做出有效的投入之前評估技術的收益情況。
3、“平行開發”模式
“平行開發”模式是指在一個全局性數據倉庫的數據模型的指導下數據集市的建立和全局性數據倉庫的建立同時進行。“平行開發”模式可避免各部門在開發各自的數據集市時的盲目性,減少各數據集市之間的數據冗余和不一致。在“平行開發”模式中數據集市的這種相對獨立性有利于全局性數據庫的建設。
“平行開發”與“自頂向下”模式的區別在于它滿足了企業中的各個部門希望在較短時間內建立本部門的決策支持系統的要求,使他們不用等待全局性數據倉庫建立好之后才建立屬于自己的數據集市。在建立數據集市過程中所獲得的經驗將有助于對全局性數據倉庫的數據模型的優化和全局性數據倉庫的建設。
“平行開發”與“自底向上”模式的區別在于,它用一個統一的全局性數據倉庫的數據模型來指導各部門數據集市的建設,可以解決數據集市之間數據的不一致和減少數據集市之間的數據冗余問題。
但是用戶的需求不是靜止的而是隨著新技術和新應用的出現而不斷變化的。用戶的需求變化不僅局限于要求更快速的硬件、更好的數據挖掘技術,性能更高的數據庫軟件,更友好的圖形用戶界面還包括所需信息內容的變化,以及所需數據的變化,這將導致在數據倉庫或數據集市中必須加入某些新的屬性、新的表或重組已存在的表、屬性。新的需求將對數據倉庫和數據集市的數據模型產生影響。
“自頂向下”、“自底向上”、“平行開發”這三種模式都沒有考慮如何將用戶的反饋信息不斷地反應到數據集市和數據倉庫的建設中。這三種模式都只在建設數據集市或數據倉庫的過程中考慮用戶的需求。
為了解決用戶需求變化的問題,在業界引入了三種模式。
4、“有反饋的自頂向下”模式
在這個模式中用戶的新需求的反饋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用戶的新需求不斷地被反饋給部門的數據集市,部門數據集市根據用戶的新需求產生自身的需求變化。第二階段部門數據集市把自身的需求變化反饋給全局性數據倉庫,全局性數據倉庫再做出相應的變化。
5、“有反饋的自底向上”模式
在“有反饋的自底向上”模式 ,在全局性數據庫建立好之后需求的變化將主要體現在數據集市與數據倉庫之間??梢栽诟鱾€部門數據集市發展時保持相互之間的數據一致性并能根據用戶的反饋信息不斷調整自己,以這種模式建立的數據倉庫在投入使用后能減少因用戶需求變化所帶來的不便。
6、“有反饋的平行開發”模式
在“有反饋的平行開發”模式中,在開發的初始階段,開發人員主要是在全局性數據倉庫數據模型的指導下建立部門數據集市,并把在建立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及其解決方案以及用戶的意見等信息,反饋給全局性數據倉庫數據模型。全局性數據模型在指導部門數據集市建設的同時,也收集開發人員和部門用戶的反饋信息并根據這些信息調整自己。經過調整,可以使下一階段全局數據倉庫的建設相對順利地進行。
企業建設數據倉庫的最終目的是讓企業的經營管理者能夠方便地使用數據倉庫這一集成的決策支持環境以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幫助經營管理者對不斷變化的環境做出迅捷、準確的判斷和找出相應的對策。因此,界面友好,功能強大的為用戶服務的前端工具應被有效地集成到這一新的數據分析環境中。數據倉庫系統是以數據倉庫為核心,通過數據提取工具、數據轉換工具、查詢工具、報表工具、分析工具、數據發掘工具等,滿足用戶對信息的各種需求。
典型的數據庫系統結構圖
在選擇以上六類數據倉庫實施策略,可參考具體實施情況,綜合成本、效益、結果等因素,擇優而實施,以實現數據倉庫實施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