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李開復:.NET實現后網絡將不再是泡沫
2024-07-10 12:59:48
供稿:網友
 
本文來源于網頁設計愛好者web開發社區http://www.html.org.cn收集整理,歡迎訪問。微軟李開復:.net實現后網絡將不再是泡沫 
(2001.12.30)   來自:賽迪     
 
 
 
  
  日前,在我國臺灣媒體針對.net架構的專訪中,前微軟中國研究院院長,現任微軟總部自然互動服務部門(natural interactive services divison)副總裁的李開復指出,微軟.net有四大要素,預計三四年后就可有效實現,屆時,互聯網將不再是泡沫,因為未來網絡服務的水平與今天已不可同日而語,絕對可吸引用戶付出費用。他估計,四年后,網絡將再創高峰。
 
 
  
 今年40歲的李開復生于我國臺灣省,小學畢業后赴美,后獲得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在該校教書時,他開發出了全球首個與說話者無關(speaker-independent)的連續語音識別系統。他曾任職蘋果電腦公司副總裁、sgi軟件部門cosmo軟件公司總裁等職,并是美國ieee院士。1998年加盟微軟后,他負責建立微軟全球四大研究中心之一的微軟中國研究院,而該研究院已于今年10月提升為微軟亞洲研究院。
  一年半前,微軟提出了.net架構,李開復也被調回微軟總部負責技術與產品并重的自然互動服務部門,目前管理300多位工程師,其中有近100位有博士學位,許多都是由微軟研究院轉來。
  以下是專訪紀要:
  問:.net目前的發展狀況如何?
  答:.net是一步步,很長遠的發展,有四件事情我們要做到:
  一、將網上數據(或資料)變成結構化,不是像現在是靠某個網站,或者要買花時,輸入“買”與“花”等關鍵詞,我們要讓整個網絡數據變成數據庫,這就要靠xml標準;
  第二、把xml組合連貫變成網絡服務(web services)。許多服務不可能由一家公司完成,視窗系統可以成功,就是它變成一個library,讓大家可以重復使用。網絡服務也要變成一塊一塊的,都可以重用。
  例如,我希望微軟股價到80塊的時候,系統可以隨時通知我,這牽涉到我是誰、我在哪里、如何傳給我、微軟是何種股票、目前多少價位等,這每一部分都是可解決的問題,但這些不應該全是由股票經紀商來作,而是由不同業者分攤負責。這可靠soap等標準解決;
  第三、是將網絡服務個性化、隱私化。我希望我用瀏覽器上“我的最愛”時是在每臺計算機都一樣,不是換臺計算機就不同。也就是它要中心化地記得我要什么,中心化儲存我的個人數據,但是又要顧及隱私權。現在在amazon、在ebay到處都有我的資料,未來希望中心化的驗證我是誰。
  問:這就是微軟passport的概念,但有人批評這樣是微軟在管理所有人的隱私。答:今天的passport不等于明天的passport,passport只是這個概念的一小部分。我們會提供一個框架,讓大家聯盟,并且只有業者自己能管理,但卻是中心化驗證,又提供個性化服務。
  接下來的第四部分,就是找尋最適當的接口,實現前三者,也就是我負責的部份分。我們要用人類的語言與語音提升目前的圖形接口模式。
  人類語言已經發展了幾千年,是最自然的溝通方式,像鼠標只是很低層次的控制。我們未來要追求的不是更漂亮的視窗、更有用的鼠標,而是更高智能的控制。
  我希望三四年后,就可以在pc上有這種接口,但這不表示我們現在不作產品。我們也面臨一些挑戰,像我們調查顯示用戶不喜歡對著計算機講話,如何克服?
  減少用戶的恐懼,一個是用語言(用打字等輸入),一個是用語音(說話輸入)。在語言上,搜尋其實是很好的概念,用戶目前對搜尋不會反感,只是現在的搜尋是短短的,慢慢可越來越長,這樣“搜尋”就可逐漸變成“指令”。
  目前大部分的用戶愿意用電話講話,而且不是它講一句,我再講一句,而是可以用屏幕配合,我們現在都慢慢用屏幕電話,你要查今日自己成交的股票時,語音命令后,它就可在屏幕列出所有紀錄。
  在電話上,你要輸入“成交量最大的個股”的文字很困難,在幾千支股票中用一個個下移選擇的方式也不可能,還是用講的最容易。我們就是要作出一種方法,由普通電話到最貴的計算機都可以使用。
  將語音變成接口,最主要的會在電話、手機使用,當然也可以在計算機上使用,這需要約三四年的過程。
  問:你認為目前.net最大的挑戰在哪里?對大家有什么好處?
  答:其實我說的四點就是它最主要的挑戰。我希望.net可以解決網絡泡沫化的問題。現在泡沫化的原因是因為不用錢(免費),不用錢的原因是因為它服務不夠好。但未來服務卻可以跳躍得很大,用戶也會愿意付錢。如果現在有一種可以結合電子郵件、語音郵件、電話的系統,一有緊急事情可以馬上通知我的,我一定付錢。
  也就是許多新的事業模式會出現,我想網絡新的高峰還要四年才會出現,而.net計劃最重要的就是可逐步執行。
  問:你本身是語音識別專家,它本身目前在技術上是否有瓶頸,有無新的方法論改善?人工智能可以發展到什么境界?
  答:現在的技術就可以作很多事情,或許現在機器的辨識能力與人的差十倍,但我們可以設定范圍解決,例如在股票中,不可能出現“白菜”等字眼。用現在的方法,光靠更快的微處理器、更大的內存以及好的研究,語音識別就每一年都能有進步。像微軟今年的語音識別技術就比去年好一倍,犯錯少了一半。
  方法論上,1988年我做博士論文時的統計方法一直到現在都沒改變。最終的應用極限,想要達到像人類般的思考,可能沒辦法用統計作出來。像人有common sense的能力,我想在我這一生應該還看不到在機器上作得出來,不過機器不用全懂人懂的事情,就可做很多很多的事情。(se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