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覺得128kbps的MP3就已經很好了,或是自己沒有那么好的音箱,用不著無損或是高品質MP3。其實哪怕是200元的普通多媒體音箱,和50元以上的耳機,就已經能聽出128kbps和320kbps MP3之間的區別來了。而且,反正也要從無損格式分曲轉換一遍,何不選擇品質更好的壓縮方式呢,你又不在乎那點硬盤空間。 首先看看原始無損格式APE音樂文件(五月天——后青春的詩)的頻譜。

可以看出高頻一直延伸到超出20000Hz的地方,品質很好。然后把它壓縮成320kbps的MP3看看。

高頻基本沒有什么損失,效果同樣非常好。再來看看壓縮成128kbps后是什么樣子。

可以看出高頻衰減非常嚴重,16000Hz以上的高頻完全沒有了。這部分高頻控制著音色的明亮度、宏亮度和清晰度。損失掉的話音樂聽起來會發蒙發烏。你也可以找一首320kbps的MP3,然后自己壓縮成128kbps的,對比著聽一聽是什么效果。
顯然,320kbps MP3的效果最好,基本上和CD沒有什么區別,但是容量也不小。所以建議采用VBR方式來壓縮,所謂VBR就是指“動態比特率”,這種MP3在播放的時候,顯示碼率的地方,那個數字是會不斷變動的。男聲獨唱和萬人大合唱所產生的聲音細節大不相同,VBR的編碼原理就是在那些不需要很多細節的部分減少碼率,而在細節豐富的部分增加碼率,這樣一來,相同大小的MP3文件,VBR方式編碼的音質更好。而對于音質相同的MP3來說,VBR的文件體積更小。
同樣一首歌,320kbps CBR(固定比特率)的文件大小是10.6MB,320kbps VBR方式壓縮后的文件大小是7.9MB,相差不少。
此外Lame編碼的另一個好處在于利用了人耳的遮蔽效應。舉個例子,在非常安靜的房間里,你也許能聽到一根針掉在地上的聲音,但如果是在喧鬧的大街上,你就不可能聽到這種細微的聲音。
Lame在編碼的時候把這種被其他聲音遮住而導致人耳聽不到的聲音從文件中減去,以達到減少文件體積的目的。
以下是使用iTunes壓制的聲音碎片CD曲目,可以看出在20KHZ以上依然有高頻信息,而一般采用常規參數(包括insane)來壓縮MP3,20KHZ以上的高頻被一刀砍掉,這也是MP3音質常被人詬病的缺點之一。

下圖為使用Windows Media Player壓制的同一首歌曲的頻譜信息。可以很明顯的看到在19KHZ附近被一刀切除,高頻部分完全沒有。而且在16KHZ附近的頻譜非常不飽滿。

所以推薦大家使用iTunes來將CD轉換為320KMP3。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
圖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