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磁盤管理好壞管理直接關系到整個系統的性能問題。 Linux磁盤管理常用三個命令為df、du和fdisk。 df:列出文件系統的整體磁盤使用量。 du:檢查磁盤空間使用量。 fdisk:用于磁盤分區。
1、磁盤管理 df 查看磁盤分區使用狀況 -l 僅顯示本地磁盤(默認) -a 顯示所有文件系統的磁盤使用情況,包含比如/PRoc/ -h 以1024進制計算最合適的單位顯示磁盤容量 -H 以1000進制計算最合適的單位顯示磁盤容量 -T 顯示磁盤分區類型 -t 顯示指定類型文件系統的磁盤分區 -x 不顯示指定類型文件系統的磁盤分區 如:df -lh 
df –lhT –t ext4 #只統計ext4磁盤 
du 統計磁盤上的文件大小 -b 以byte為單位統計文件大小 -k 以KB為單位統計文件 -m 以MB為單位統計文件 -h 按照1024進制以最適合的單位統計文件 -H 按照1000進制以最適合的單位統計文件 -s 指定統計目標文件/文件夾
例: du –s Music du -sb *.zip du -sm *.zip du -sh *.sh

2、硬盤分區與格式化 Linux系統中硬件設備都是以文件的形式存儲在根目錄下的dev目錄下,硬件設備由Linux系統自動識別,但需要對硬盤分區、格式化、掛載后才能使用它來存儲數據。
主分區和擴展分區總數不能超過4個,且擴展分區最多只能有一個,1-4預留給主分區和擴展分區,擴展分區不能直接存取數據,必須要在擴展分區內部建立邏輯分區才能存取數據。邏輯分區標號從5開始,要在擴展分區里面建立邏輯分區。 相關命令: fdisk -l :查看磁盤分區信息,要在root下 fdisk /dev/sdb (進入分區模式)-> m(幫助信息)-> n (添加一個新的分區) –> p -> …… +3G (指定分區的大小) –>p (查看添加的信息) -> n…..(添加擴展分區) -> l(添加邏輯分區)-> +2000M -> p(查看) –> …->w(結束) 若要修改分區: d(刪除分區) –> 2(要刪除的分區編號) –>p (查看當前分區信息) -> n (再重新添加分區)->……. ->w(結束),這樣就完成了磁盤的分區。

1,2是主分區,3是擴展分區,5,6 是擴展分區下的邏輯分區。
分區的格式化 (mkfs): ls -l /dev/sdb* (查看已分區) mkfs.ext3 /dev/sdb1 (將指定分區sdb1格式化為ext3文件系統) mkfs –t ext4 /dev/sdb2 (將指定分區sdb2格式化為ext4文件系統)

3、掛載分區 命令:mount 設備名 掛載點, 默認掛載點是mnt目錄下,并非一定掛載到該目錄下。 例: mkdir –p /mnt/test mount /dev/sdb1 /mnt/test (掛載) umount /mnt/test (卸載) 以上操作在重啟之后失效,要想實現在重啟之后自動掛載,修改配置文件etc/fstab vim + /etc/fstab 修改如下:

4、Swap交換分區
交換分區沒有掛載點,交換分區和windows的虛擬內存類似,交換分區可以在內存不足的時候當成系統內存來使用。 如何為硬盤添加Swap交換分區? (1)建立一個普通的Linux分區 (2)修改分區類型的16進制編碼 (3)格式化交換分區 (4)啟用交換分區
fdisk /dev/sdb ->p ->t(改變分區的類型) ->L ->82mkswap /dev/sdb6(格式化交換分區) -> swapon /dev/sdb6 (啟用分區) –> free (查看加載信息)-> swapoff /dev/sdb6 (停止sdb6分區)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