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磁盤分區
磁盤分區是使用分區編輯器(partition editor)在磁盤上劃分幾個邏輯部分。碟片一旦劃分成數個分區(partition),不同類的目錄與文件可以存儲進不同的分區。
未經過分類整理的藥箱 |
有明顯分類的藥箱 |
比如:我們有一堆中藥材要進行存儲,如果我們把所有的藥材都放到一個大的箱子里,有一天我要用的時候我可能要把箱子打開一樣一樣的查找才能找到我想要找的藥材。可是如果我們把一個大的箱子分成許多個小的抽屜每個抽屜放一種藥材,并且在抽屜上貼上藥材的名稱,這樣找起來就易如反掌了。我們做磁盤分區也就是基于這樣的目的。
2、分區的類型
最多只能有4個
最多只能有1個
主分區加擴展分區最多有4個
不能寫入數據、不能格式化,只能用來包含邏輯分區
可以正常分區,可以格式化、可以寫入數據。
當我們需要更多的磁盤分區的時候可以按照下面的方式進行操作。
1
(主) | 2
(主) | 3
(主) | 4(擴展)
|
這種分區的限制不是操作系統的限制而是硬盤本身的限制。
分盤分區必須格式化后才可以寫入數據。
3、格式化
又稱為邏輯格式化,它是指根據用戶選定的文件系統(FAT16、FAT32、NTFS、EXT2、EXT3、EXT4等),在磁盤的特定區域寫入特定數據,在分區中劃出一片用于存放文件分配表、日錄表等用于文件管理的磁盤空間。
低級格式化就是將空白的磁盤劃分出柱面和磁道,再將磁道劃分為若干個扇區,每個扇區又劃分出標識部分ID、間隔區GAP和數據區DATA等。低級格式化是一種對硬盤的操作,他會格式化掉磁盤內的所有分區信息。
格式化最主要的目的是寫入數據,在高級格式化的時候主要做了兩個工作。將硬盤分成等大小的數據塊,同時建立一個Inode列表。當讀取文件的時候是通過Inode號來找到文件的條款,從而知道這個文件保存在了哪幾個數據塊當中,然后打開各個數據庫塊,拼接成需要讀取的完整的文件。
4、硬件設備文件名
對于LInux來說硬盤格式化后還需要給每個分區起一個設備文件名,在Linux中所有的硬件設備都有一個設備文件名
硬件 | 設備文件名 |
IDE硬盤(133MB/S) | /dev/hd[a-d] |
SCSI(200MB/S)/SATA(3代500MB/S)/USB硬盤 | /dev/sd[a-p] |
光驅 | /dev/cdrom或/dev/sr0 |
軟盤 | /dev/fd[0-1] |
打印機(25針) | /dev/lp[0-2] |
打印機(USB) | /dev/usb/lp[0-15] |
鼠標 | /dev/mouse |
可以看下Window和Linux在分區、格式化時有什么不同
Windows | Linux |
分區-->格式化-->分配盤符 | 分區-->格式化-->建立設備文件名(由Linux系統自動指定)-->寫入掛載點 |
分區的設備文件名
針對硬盤的不同分區也由系統來分配設備文件名
/dev/hda1 (IDE硬盤接口上的第一塊硬盤的第一個分區)
/dev/sda1 (SCSI/SATA硬盤接口上的第一塊硬盤的第一分區)
注:1~4的分區號只能給主分區和擴展分區使用,即使某磁盤的主加擴展沒有達到4個那么他的邏輯分區號也是從5開始的,即所有的邏輯分區號多是從5開始的
1 (主) | 2 (擴展)
|
5、掛載
在Linux中把給分區分配盤符的過程稱為掛載,與Windows不同的是在Linux中以空的目錄名稱來作為盤符。理論上任何一個目錄都可以作為一個盤符。
(1)/ (根分區)
(2)swap分區(交換分區,等同于虛擬內存,內存的兩倍,不超過2GB)
/boot (啟動分區,200MB)Linux系統的啟動目錄,為保證系統能夠正常啟動建議單獨分區,避免磁盤空間不足。
6、Linux文件系統結構

在Linux下根目錄("/")是目錄結構的最頂層,它對應到磁盤上有單獨的分區,理論上寫入到根目錄的數據都會寫到根分區上。但是我們可以給根節點的子目錄指定自己的分區這樣寫入到該子目錄中的內容就會寫入到它所指定的分區中,當然如果子目錄沒有指定分區還是會寫在根分區中。
|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