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裝Linux的時候,需要對硬盤進行分區。那么「分區」到底是什么呢?
「分區」在日語中有區分,分割的意思。計算機術語中有時會說「對一個磁盤進行分區」,整個意思就是指定如何分割磁盤的意思。
「對磁盤進行分區」中的「分區」,現在多是用來表示磁盤分割后的一個一個獨立的空間。
把磁盤分區之后,1個物理磁盤可以當成多個磁盤那樣來使用了。
Windows在安裝的時候經常不對磁盤進行分區,而linux安裝時幾乎都會對磁盤進行分區。那么,分區的目的是什么呢?
對磁盤進行分區的目的有很多。最容易理解的就是,假如一個磁盤分區出現了問題,數據丟失了,分區后的磁盤會保證發生問題的分區盡量不會將問題波及到其他分區。
比如,將系統和數據分在不同分區上時,無論系統發生了什么問題,由于數據在其他分區上,所以可以保證數據不受系統問題的影響。
還有一個好處就是,當需要重新格式化的時候,可以只格式化發生問題的分區,其他的分區無需格式化。
分區的其他好處還有,特別對于Linux系統來說,需要一個臨時保存內存中數據的地方,也就是「Swap空間」,這個「Swap空間」必須要在單獨的一個磁盤分區中。
類似這樣必須要「分區」的事情還有很多,一旦分區之后,想要再修改各個分區是非常困難的(并不是不能實現,只是困難),所以Linux分區的時候要非常注意,事先想好怎么分區,每個分區多大等等。
經常出現的問題就是,分區分好了之后,發現有的分區已經沒有空閑空間了,有的分區還有很多空閑空間。
也就是說,怎么樣分區最好是和以下內容相關的:
等等。
總之,分區之前一定要充分計劃好,再執行。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