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先查看一下Linuxi的一級目錄結構:
ls:

/:表示根目錄,文件系統的入口,最高一級目錄。
bin和sbin:命令保存目錄,bin是普通用戶能,sbin是root用戶用的;/bin存放著系統所需要的基礎的命令
在/usr/下還有一個bin和sbin目錄:也是用來保存系統命令的,同樣,bin下是普通用戶能夠執行的,sbin下是root用戶能夠執行的
boot:啟動目錄,保存的是啟動相關的數據和文件,包含Linux內核及系統引導程序所需要的文件,所以注意:不要經常在boot目錄下存放文件,萬一把boot目錄塞滿了,可能系統就起不來了。
dev:設備文件保存目錄,保存的都是硬件方面的文件,比如聲卡,磁盤,不熟悉的話一般不要亂動。
etc: 配置文件保存目錄,一般存放一些服務器的配置文件,比如用戶賬號密碼配置文件等。
home:普通用戶的家目錄;
root: root用戶的家目錄;
temp: 臨時目錄,存放臨時數據
opt: 表示的是可選擇的意思,有些軟件包也會安裝在這里,即自定義軟件包。有些我們自己編譯的軟件包,就可以安裝在這個目錄中;
PRoc: 操作系統運行時,進程信息和內核信息(cpu,硬盤分區,內存信息等)存放在這里。/proc目錄是偽裝的文件系統proc的掛載目錄,proc并不是真正的文件系統,這是系統中比較特殊的一個目錄,實際是個實時的,駐留在內存中的文件系統。
sys:這里是保存內存的掛載點。
usr: 系統存放程序的目錄,比如命令,幫助文件;
var:系統相關文檔內容,這個目錄被容經常變動,在/var/log這里是存放系統日志目錄的,/var/www/目錄是定義Apace服務器站點存放目錄,/var/lib/用來存放一些庫文件,比如MySQL,/var/spool/ 打印機,郵件,代理服務器等假脫機目錄
lib: 系統庫保存目錄,函數庫保存位置,所謂函數庫,可以理解為在操作系統當中,并不是把所有的功能寫在linux當中,把一些常用的功能寫在一個一個程序庫,這些庫都保存在/lib下,當又需要的時候直接調用它就可以了,避免全部都寫在linux中使得linux變得非常龐大且緩慢,所以單獨當成庫保存起來,用的時候調用就行了
mnt和media: 系統掛載目錄。所有的存儲設備都要當做掛載使用,掛載可以當做分配盤符使用,系統給了mnt目錄和media目錄,讓我們用來做外接存儲設備的盤符,media用來一般用來掛光盤的,mnt用來掛U盤,移動硬盤的。
lost+found: 在ext2或者ex3文件系統中,當系統意外崩潰或機器意外關機,產生的一些文件碎片存放在這里,當系統啟動過程中fsck工具檢查這里,并修復已經損壞的文件系統,有時系統發生問題,有很多的文件被移動到這個目錄,可能會用手工的方式修復,或者移動到文件原來的位置,當系統崩潰或者意外關機時,fsck會進行較長時間的文件系統檢測,試圖修復所發現的不正確的文件,被修復的文件會放置在這個目錄中。
一些重要的子目錄:
/etc/init.d 這個目錄用來存放系統或者服務器以System V 模式啟動的腳本,這在以 System V模式啟動或或初始化系統中常見。
/usr/local :這個目錄一般用來存放用戶自編譯安裝軟件的存放目錄,一般是通過源碼包安裝的軟件,沒有特別指定安裝目錄的話,一般安裝在這個目錄中。
/usr/src 是內核源碼存放的目錄,有的系統會把源碼軟件包安裝在這里,比如Fedora/Redhat,當我們安裝fiel.src.rmp時,這些軟件包安裝在/usr/src/redhat相應的目錄。
/var/log 系統日志存放,分析日志要看這個目錄的東西;
更多詳見:http://yangrong.blog.51cto.com/6945369/1288072和http://blog.csdn.net/dlutbrucezhang/article/details/8809841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