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由諾基亞贊助的項目旨在移植Ubuntu到ARM構架。Handheld Mojo團隊 已經完成了Feisty Fawn(勇敢的小花鹿)和Gutsy Gibbon(貪婪的長臂猿)的ARM編譯。Hardy Heron(耐寒的蒼鷺)的編譯即將開始。Mojo的ubuntu移植項目可以在支持眾多的ARM構架的CPU的開源模擬器上測試,或者可以運行在改變了根文件系統環境的基于linux的諾基亞 N8xx系列的Internet tablets的SD 閃存卡上。由于移植項目是在ARM Ltd.’s ARMv5EL和ARMv6EL-VFP構架上進行的,因此可以運行在其他眾多的配置ARM9和ARM11核心的設備上。
除了一些例外,大多數的ubuntu軟件能夠和好的在ARM上編譯。諾基亞的工程師Christian指出,最主要的例外包括java, Mono, G77 (Fortran編譯器)和依賴于它們的軟件。
在Mountain View的嵌入式大會上,Christian展示了運行GIMP(開源的圖片處理軟件,素有Linux上的photoshop之稱)的N800。Christian對出席者說,交叉編譯(cross-compiling)要比原生編譯(native compilation)更加快速,然而,他強調,大部分Debian(包括衍生版本,如ubuntu)的軟件包不能正確的配置交叉編譯環境。因此,他的團隊發現原生編譯更理想,這樣就不需要太多的人為干預。
為了建立原生編譯環境,Mojo團隊甚至自己組裝了基于ARM的Intel 處理器的單板計算機。這些單板機共同編譯組成ubuntu完全發行版(有些包要編譯不止一個目標文件)的25,000個二進制包用了大約10天。Christian評價說,機箱內的冷卻風扇很有可能“夭折”。
為了引導原生ARM開發工具鏈,Christian采用了單板機商ADS在2007年捐獻給Debian項目的ARM EABI port,這樣就節約了相當多的時間。
Christian表達了希望Debian項目應該改變包源碼對ARM的多個變異構架編碼方式的想法。不是把每個構架當成完全分離的,Debian項目應該采用DEB包格式的目錄結構管理子構架,并且用子構架域的元數據來區分包該從哪里編譯。這樣“ARM-all”就可以成為現實。
除了Christian,還有其他的開發者致力于移植工作。包括Brian Avery,HP’s ipaq Linux移植項目的“老兵”。George France,以前是Alpha構架的Linux內核的維護者。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