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聽“撲通”一聲,又一臺手機掉進馬桶。昔日流光溢彩,如今污穢滿身。“前幾天,我18個月大的寶寶剛把我的iphone掉到馬桶里”——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生物化學家邁克爾·菲施巴赫(Michael Fischbach)如是說道。但他可不會輕易被馬桶里的細菌嚇倒。“我伸手把手機掏出來,它居然還能用!于是我把它拎到水池里沖洗一番,然后就繼續干活去了。”他大笑說道,“可能我不像別人那么害怕細菌。”
但真要害怕起來,那可就不得了。現在“細菌恐懼者”們終于等到了福音:在剛剛舉辦的拉斯維加斯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 CES)上,玻璃制造商康寧公司(Corning)發布了一款全新設計——“康寧猩牌抗菌保護玻璃”(Antimicrobial Corning Gorilla Glass)。康寧的強化玻璃系列品牌“猩牌玻璃”,已被智能手機廣泛采用。現在康寧又給強化玻璃加上了抗菌劑,開發出手機抗菌新科技——這等于是給我們的高質量生活,又加上一層防護罩。新產品剛一推出,就受到“疑病”人士(他們常懷疑自己患上了某種其實并不存在的疾病——譯者注)的熱烈歡迎。有人在博客上贊道:“康寧發明的這款玻璃,真的能殺死感染你智能手機的細菌!”
康寧抗菌玻璃的奧秘,在于其中添加的銀離子。早在公元前4世紀,古希臘醫生希波克拉底就注意到銀的抗菌能力,因此他大力倡導用銀來治療傷口。負責研發抗菌玻璃的首席科學家和項目主任喬伊迪普格·拉希里(Joydeep Lahiri)說,銀離子“和一般的抗菌劑不同,它會和細菌發生多種不同反應。”正因為銀離子可能發生的反應多種多樣,所以“細菌很難演化出完全抗銀性。”但也正因為如此,科學家很難確定,在滅菌上真正起到決定作用的,究竟是何種機制。“銀離子似乎能干擾細菌細胞的氧氣代謝,”菲施巴赫介紹說,“這些細菌細胞和我們人類一樣,也要靠氧氣生存。但在某些化學作用下,氧氣也可能變成毒氣。銀似乎就能起到這樣的作用。”拉希里說,康寧公司研究人員在測試中發現,若給玻璃加入銀離子,可以減少其表面99.9%的細菌——99.9%!這個數字自己就是最好的宣傳語。(銀離子在外用時雖然有殺菌的作用,但是內服是無效而且危險的,請看:膠銀:不是萬能靈藥,讓你吃成“藍精靈”倒是可能)
非要趕盡殺絕?
但是喬納森·艾森(Jonathan Eisen)說,就算人們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大規模殺滅細菌,其后果實難預料。艾森教授任職于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專門研究微生物群落。他認為,把手機表面的細菌都清除干凈,可能會對生活在我們體內、體表和周圍環境的微生物群,產生不可預見的后果。艾森說:“我們大力頌揚某種化學或物理方法的滅菌功效。但其實我們真的要把細菌趕盡殺絕嗎?我覺得這不是什么好事。”他告訴我,在一部絕對安全的手機上,可能有哪幾種細菌,數量又是多少。“但現在我們不分青紅皂白,把手機上的細菌一概抹殺。就像那句老話說的,‘老虎吃人啦,我們去把所有動物都殺掉!’”
但是拉希里向我保證,抗菌玻璃不會給微生物生態環境帶來毀滅性的的打擊。“減少手機細菌數量當然是件好事。”他說,“這沒什么不對的。而且我們的產品跟抗菌肥皂或抗菌洗衣機又不一樣,我們不會把抗菌材料弄得到處都是。”很多人擔心,抗菌肥皂和抗菌洗衣機之類的產品會破壞生態系統。“至于抗菌顯示屏,人們大可不必擔心。”
康寧公司在新產品的推廣材料中寫道:“在我們的移動設備表面,生活著成千上萬的細菌。”——這真是太可怕了!只要想想你每天有多少時間是和手機一起度過的就夠了。無論你是在夜店吧臺邊小酌,還是在公園長椅上小憩,每當你掏出手機,你都會不由自主地想象:那無數可怕的入侵者,正慢慢攀上你的手指,爬進你的耳朵。(而且就算有了抗菌顯示屏,手機背后怎么辦呢?那里可沒有殺菌玻璃的保護!)其實,大部分生活在你手機上的細菌都是純良無害的。艾森教授和環境微生物學家杰克·吉爾伯特(Jack Gilbert)領導的研究小組發現,喜歡附著在手機上的細菌,其實都是人類皮膚上常見細菌的變種。研究者還從鞋子里提取了細菌樣本。研究組成員格魯吉亞·巴吉爾(Geórgia Barguil)在報告中寫道:“雖然我們在鞋子和手機上發現的許多細菌都擁有致病性,但人們也無需驚惶。因為就算你天天接觸這些細菌,也不意味著你會生病。”
預防疾病新方法?
在拉斯維加斯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會現場,拉希里親自實驗,展示新顯示屏的功效。他用棉簽從現場參觀者的智能手機上提取樣本。“我們測量了手機的受污染程度,發現有些手機受到的污染相當嚴重。但如果你有了抗菌手機,知道手機細菌數量比以前大幅減少,你一定倍感安心。”
特別是對于那些必須經常接觸各種病原體的人來說,帶上這樣一部手機,似乎是不錯的疾病預防策略,就像我們努力預防感冒一樣。一項發表在《醫院傳染雜志》(Journal of Hospital Infection)的研究稱,在醫院內科病房,隨著醫護人員使用移動設備的頻率逐漸增加,他們因此受到病菌感染的可能性也越來越大。但也許我們不應拿醫院的衛生標準,來衡量我們的日常生活。比如說,我們在醫院當然會使用抗菌導尿管。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會因為碰到觸摸屏而紛紛死掉”(菲施巴赫語)。
盡管如此,滅菌顯示屏仍然不失為一項為潔癖者量身打造的偉大發明。它是如此光彩奪目,以致于其他一切疑慮,都淹沒在它的耀眼光芒之下。菲施巴赫說:“我認為,抗菌玻璃會是一個相當成功的產品,不管它是真的解決了我們的實際問題,還只是迎合了我們的臆想。”
|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
圖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