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子電路中,孤島效應是指電路的某個區域有電流通路而實際沒有電流流過的現象。 在通信網絡中,無線移動基站的覆蓋可能會存在的一種現象。
孤島效應 無線通信
服務小區由于各種原因(無線傳輸環境不好、基站位置過高或天線的傾角較小),導致覆蓋太大以至于將鄰小區覆蓋在內,造成在某些小區的覆蓋范圍出現一片孤獨區域(所謂的傘狀覆蓋),此孤獨區域在地理上沒有鄰區,類似于“孤島”。如果移動臺在此區域移動,由于沒有鄰區,移動臺無法切換到其他的小區導致掉話發生。
“孤島效應”多出現在網絡擴容后。隨著新基站的割接入網,需對原來的小區覆蓋范圍作調整,但小區覆蓋范圍收縮太快會造成2個小區切換帶上覆蓋不好,反之,容易形成“孤島效應”。
通常解決此類問題的手段可通過大量的DT測試發現問題,一般可減少小區的覆蓋范圍以及增加鄰區列表。
用冗余相鄰關系消除“孤島”,減少掉話。
無線優化主要解決掉話、頻率干擾、切換問題與及網絡擁塞,在這里談談用冗余相鄰關系降低掉話的方法。造成掉話的原因有很多,如帶內帶外的頻率干擾,切換關系的漏定錯定,硬件故障,覆蓋不夠而導致弱信號掉話,用戶手機掉電等。這其中很多問題已經有同行們做過探討。在這里想談談在切換關系定義方面來解決掉話的方法。
由于我們的網絡覆蓋已經相對較好,開通跳頻后,頻率間干擾也比以前小了很多。在實際工作中常常發現很多掉話是因為切換關系造成的,如下例子:
在一般情況下,B基站的CELL3只定義A基站的CELL1、CELL2為相鄰小區,在CDD中一般也是這樣定義,我們常常人為的認為B基站的 CELL3只會跟A基站的CELL1和CELL2有切換。但在實際路測中常常發現B基站的信號會越過A基站而跑到A基站的CELL3覆蓋區,在局部形成其信號強度高于A站CELL3且成為最強小區的情況,即常見的“孤島效應”。尤其是在基站密集的地方,會有很多重復覆蓋,形成許多“小孤島”(如圖中的小圓圈)。由于這些孤島面積較小,而且隨著無線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如果路測中按照固定路線一直走下去的話,往往很難發現它們的存在。只有恰好處在這些小孤島中一段時間,手機重選上B小區CELL3,此時你撥打電話并移動時,一般都會因沒有更好的相鄰小區而導致掉話。另一方面,若還有一基站C,A基站位于B、C 之間,則當A站擁塞或被閉塞時,從B:CELL3到C基站將沒有直接的切換關系。相應的,從B基站向C基站移動的用戶將可能因為無法找到較好的小區切換或仍然切到一個較差的小區而最終掉話。由于這些“小孤島”有較強的隱蔽性,致使我們常常忽視它。在指標上也常常難以反映出來。
常用的解決辦法有給天線增加傾角,降低發射功率或用TALIM參數限制小區的最大覆蓋范圍,但這些辦法都有其弊端。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常常采用加定冗余單向切換關系的辦法來加以解決,比如在上面的例子中,可以加定B:CELL3到A:CELL3或C:CELL1、CELL2的單向切換關系,甚至加定B:CELL3到C 的三個小區的單向切換關系。不過,由于現在的頻率復用度很高,可能會出現A:CELL3與C:CELL3 BCCHNO相同的情況,此時加定切換關系還需要更換其中一個小區的BCCHNO,避免相鄰小區BCCHNO相同。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
圖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