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的手稿
文章標題起的有些大,源于書中的雷軍關于互聯網思維的手稿。原圖如下:
之所以從這個手稿開始說產品的發(fā)版,是因為BLUES在YY語音產品團隊的經歷,有個關于YY創(chuàng)始人李學凌的小故事。
在YY語音做產品的時候,我對YY創(chuàng)始人李學凌關于做產品的觀點,印象很深刻的一點,就是他在研究產品的時候,特別強調要關注產品的小時候,就是從目前的產品回溯到最初的樣子,也就是這個產品發(fā)布的第一個版本,是滿足了用戶哪一個核心需求,產品小時候是什么樣子的?
當時聽到李學凌這個觀點,我第一反應就是,這哥們不愧是人民大學哲學系畢業(yè)。三大著名的哲學命題: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到哪里去。
放到產品上,就是這個產品是什么?產品從哪里來,最初的核心需求是什么?未來方向如何?
產品發(fā)版:用戶的疑惑
更加湊巧的是,在微信號后臺,一位非常熱愛思考的朋友——小胖他爸,提了下面這個問題:
作為普通用戶,我還是覺得大部分升級至少沒有我可感知的好處,大到windows, office,以及我工作用的專業(yè)軟件,小到手機的安卓版本,app的更新,除了每次升級可能對硬件要求要提高一點。軟件從無到有的時候也許能解決很多問題,但是他們升級帶來的可感知的優(yōu)點太少了。除了有些游戲因為升級有新的關卡,我?guī)缀鹾苌贂鲃尤ド?。所以很多時候感覺升級就是瞎折騰。
很多產品讓用戶沒有感受到版本升級的好處,源于需求來源不明確,脫離用戶。我也經常和同行探討,按時發(fā)版本是產品經理的基本職責,反問一下自己:
每個版本的意義何在?發(fā)版本與不發(fā)版本,用戶有感知到的有多少?(必然有些是用戶無法感知的,這里不鉆牛角尖)發(fā)版本與不發(fā)版本,產品數據有無變化?
小米MIUI的版本開發(fā)模式
小米的MIUI版本的第一個版本于2010年8月16日發(fā)布,只有100個用戶,是MIUI團隊一個一個從第三方論壇“人肉”拉來,憑借用戶口口相傳,沒有一分錢廣告,沒有任何流量交換,到2011年8月16日,MIUI發(fā)布整整一周年的時候,已經有了50萬用戶。
這50萬用戶來自于雷軍總結的互聯網思維的核心——口碑。再回到雷軍的互聯網思維手稿,整理如下,可見口碑的重要程度。
圍繞口碑的核心理念,小米的MIUI的研發(fā)構建了“橙色星期五”的互聯網開發(fā)模式,核心是MIUI團隊在論壇和用戶互動,系統每周更新,如下圖所示,每周五集成開發(fā)版,用戶升級體驗,并在MIUI論壇進行投票,生成“四格體驗報告”,這是來自用戶對產品的最直接的評價。
需求來自用戶,產品評價來自用戶,前文提到的“小胖他爸”的疑惑,或許有了答案,每次發(fā)版升級,都是用戶可感知的,是用戶想要的,用戶不僅使用產品,同時擁有了產品評價的權利,用戶成為產品的主人。
下圖,是MIUI的10萬人互聯網開發(fā)團隊模型。
案例:橙色星期五開發(fā)模式
以迅雷參與的一個MIUI版本為例聊下用戶參與的橙色星期五開發(fā)模式。
這個版本是MIUI第198周的版本發(fā)布,更新的功能和產品特性有,版本號是4.7.25,這個版本號命名方式,非常好理解,就是MIUI的第四年,7月25日發(fā)布的版本。
版本更新日志:
1.新增全新節(jié)省流量頁面
2.新增迅雷高速下載服務
3.新增小米網新增“在線客服”功能
4.修復某些情況下,省電模式意外報錯的問題
MIUI每一次產品發(fā)版都會有一個小視頻進行功能演示,我們做了什么,盡可能的告訴用戶,每個功能或者特性,有些功能和特性不是所有用戶都能快速感知的,用戶是否用到,則需要特定的場景。視頻演示,直觀生動。
四格體驗報告包含如下四個項目的用戶投票評選,用戶投票滿意度超過30%,該項功能或者特性的產品開發(fā)團隊將有可能獲得爆米花獎。
1.本期刷機心情
2.本期最有愛更新
3.下期OTA更新期待
4.本期最不給力更新
在“本最有愛更新”的用戶投票中,這個版本的“全新流量頁面”和“迅雷高速下載服務”的用戶投票比例分別為42%和38%,已經算不錯的得票成績,達到爆米花獎項的資格。
每個版本均由1000名用戶組成的MIUI論壇榮譽開發(fā)組成員進行評測,榮譽內測組成為“榮組兒”。
每個版本的發(fā)布公告,都會對當期提出了有價值反饋的米粉,公開表示感謝,對用戶的付出表示認可。
對每個版本發(fā)布期間發(fā)生的產品相關事件信息進行報道,推廣產品的同時,讓用戶了解更多與產品相關的信息,拉近用戶距離,因了解而喜歡。
阿黎這本《參與感》,對小米這幾年與用戶一起成長的歷程做了生動的闡釋,其實還有很多鮮活的一線案例在小米的網站,在小米的論壇,想要讀好這本書,單是拿著書本閱讀,是不夠的,一邊閱讀,一邊去參閱小米發(fā)版的日志,去瀏覽小米產品經理和產品運營在論壇與用戶的互動,或許更能深刻體會雷軍的提出的以“口碑”為核心的互聯網思維。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
圖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