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充電常識
2024-06-08 15:15:21
供稿:網友
前三次用盡充足,就是至少充夠12小時以上,不得超過24小時,一般是12到14小時,毫安數大就可以多充一會兒,毫安數小就少充一會兒,新買的電池一般只有一兩格電,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浮電,也就是電池在出廠的時候為了避免電池在等待銷出的時候因長時間匱電而造成電池損壞,一般第一次用的時候先把浮電用光,以一開機就自動關機為準,然后就將電池放到座充上充電,即使綠燈亮了也還要充,不過現在的大部分充電器都有保護功能,就是在綠燈亮了以后就變成慢充直至不充,這樣的話你可以將電池取下放到手機里邊不要開機再直接充電,等顯示充滿的時候拔下來開機后再充至滿。反正盡量充夠12到14小時并且不要超過24小時,前三次必須如此充電,這樣就可以把電池充電量完全拓展開,延長電池壽命,其實最好是每次都這樣,因為電池的壽命是以充放電次數作衡量的,一般就是個500次左右。原理如下:
鋰離子電池(也就是鋰電)的充放電也就是其內部的鋰離子高速運動的一個過程,而現在的鋰電大部分都用的是新型的炭納米管作為儲鋰材料,因為炭納米管能夠更好地接受鋰離子地高速沖擊,使鋰電地壽命更長,而剛開始電池里的炭納米管在新出廠時還沒有完全適合鋰離子在其內部的高速運動,也就是鋰離子在里邊的路還沒踩開,前幾次次充電最好時慢充,也就是讓鋰離子在炭納米管里速度相對慢一些,以免沖壞管路,并且充足就是為了讓鋰離子運動到極限,而所有的充電器都是以識別輸出電流的大小來判斷是否繼續充電或者快慢充的,并不是以識別其電池的毫安數來控制充電的,因為那樣的話廠家就得生產500毫安、650毫安……900毫安、950毫安的多種充電器或者多檔位充電器并且以那個位標準也不科學,因為大多數電池的毫安數一般不是絕對精確的,一般會多一點,比如900毫安的或許是910~920毫安,這樣對電池的多出來的容量是個損失,因為它充到900毫安就不充了,并且隨著電池的不斷使用使部分容量(也就是炭納米管)損耗一部分,也就是不夠900毫安了,這樣充電器就會為了達到900毫安繼續為電池充電使里邊的鋰離子繼續高速運動,會造成炭納米管的更多損傷,降低容量,也就是充電時間過長帶來的害處。閑話少說書歸正傳,剛才說到充電器是以輸出電流強度來判斷是否進入慢充或者是停充,而這里邊存在這樣一個問題,就是鋰離子在新的炭納米管里高速運動的時候會發生中途堵車,也就是最先出發的鋰離子新路還在突進,而后邊的已經擠上來了,這樣也會造成充電器的輸出電流減小,綠燈就亮了,這是后你把電池去下來后裝上手機(先不要開機),就會有少量鋰離子在放電工作:也就是往回返,而里邊擁擠激烈的地方的鋰離子就形成進的繼續進后邊的倒車,也就是讓他們緩沖一下,不要堵車,再充就又能擴充一點容量,這和后邊的顯示充滿后再開機再充是一個道理,反正這樣就會是電池的充電量發揮到極限,并且最好每次都這樣,也就是鋰離子的每次充放電運動都是完整的一個全線過程,這樣就是炭納米管整體用運,不會出現前端由于每次充不足就放電造成前端老化而后端不能進入浪費也就是降低充電量并且縮短電池壽命的現象,像我的MOTO6188買了快三年了,電池還能用三四天的,以前的包括最老的模擬機子用的鎳氫電用這個辦法也能用很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