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手機RAM內存?
為了照顧小白用戶,我們首先還是來解釋一下手機RAM內存的具體含義。手機RAM內存千萬不能和手機ROM存儲空間混為一談。RAM內存是指手機運行程序時使用的內存(即運行內存),只能臨時存儲數據用于與CPU交換高速緩存數據,因此RAM內存本身不能用于長期存儲數據的。而ROM是用來長期存儲數據用的。
哪些手機最先用上了6GB內存?
兩年前的時候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討論,2GB大內存到底有沒有用?手機需要2GB內存嗎?如今我們卻已經看到了6GB內存的手機出現。智能手機就像是之前的PC一樣,正在經歷飛速發展期過渡到成熟期的過程。
目前率先升級到6GB RAM內存的手機都是Android陣營的,包括vivo Xplay5、聯想ZUK Z2 PRo、中興AXON天機7、華碩ZenFone 3 Deluxe、樂視樂Max 2、一加手機3以及nubia Z11,就像你看到的這樣,國產手機在引領大內存的路上起到了不可磨滅的先驅作用。
另外陣營是iOS和幾乎滅絕的Windows Mobile 10。目前iphone 6s的內存達到了2GB容量,而Windows陣營最強的機型應該是今年MWC上公布的一款惠普Elite X3,這款機型超越了之前的Lumia 935XL首次用上了4GB的內存。
手機RAM內存是如何進化的?
移動SoC的發展從最初的單核到如今的十核,處理器芯片內核數目的增加也帶動了單個核心性能的提升以及工藝制程的改善。性能增加了,用戶的胃口也自然越來越大。這就需要內存的數量也要跟上節奏去應對各種各樣的應用進程。
在2007年剛有iPhone的時候,手機內存的容量僅僅是128MB,之后推出的首款Android機型也才192MB。這么看似乎蘋果和谷歌的發展路數是接近的,但接下來iPhone與Android手機卻出現了兩極化趨勢。
iPhone在1GB內存上停留了很長的時間,直到iPhone 6s才首次提升到2GB。Android這邊的發展速度快的驚人。從1GB再到現在的6GB,僅用了近3年的時間。
手機內存的發展比移動CPU略慢主要是因為受到32位移動SoC的制約,所以當時3GB手機已經是一個極限了。雖然iPhone并不是大內存的領軍者,但卻是突破內存限制的先驅者。iPhone 5s采用的A7處理器首次實現了64位計算,隨后Android手機大批跟進,這直接引發了內存容量的階段性飆升。
ARM處理器從32位發展到64位,架構指令集也從ARMv7升級到了ARMv8。64位處理器由于使用的是64位數據來表示內存地址,所以軟件的最大尋找范圍達到了龐大的16艾字節。所以你就能理解,Android手機從3GB的瓶頸跳躍到4GB是怎樣實現的吧?
iOS與Android內存機制有哪些不同?
說到這就不得不聊聊iOS和Android系統內存管理機制上的區別。首先要澄清,系統緩慢與卡頓并不是因為占用內存太多了,而是因為系統占用不到內存了,所以在內存和外存數據交換時就會出現卡頓的現象。
iOS系統之所以不需要太大的內存,主要是因為iOS優化的內存管理機制會讓那些活動較少的程序盡快退出內存,這樣就可以載入更多新的程序。也就是說,當你開啟很多應用時,系統會判斷內存是不是夠用,如果不夠用的話就會自動幫你清理內存,并不會等到很卡頓的時候再去處理。同時那些在后臺開啟時間較長的應用,iOS系統也有可能自動關閉它。這也就是為什么多數人稱iOS系統的后臺是偽多任務了。
Android內存管理機制與iOS不同,可以說Android手機有多少內存就會吃多少內存,空閑內存也全部都用于緩存。Android系統會把后臺開啟的每一個程序都保存在內存中,這樣會保證下次開啟時速度很快,省去再次從存儲設備讀取的時間。直到內存已經完全被占滿,不夠啟動下一個新程序時,Android才會清理那些之前開啟的部分進程。
由于內存管理機制的差異化,所以iOS理論上是不需要太大的內存來承載的,但Android的開源也導致碎片化情況出現,最終只能通過增加內存容量“暴力”解決問題。
手機內存真的越大越好嗎?
一般對于Android手機而言,大內存手機的優勢會更大,因為手機的程序都是在RAM內存中進行讀寫的,而讀寫速度與手機的性能也有一定的關系。更大的RAM內存可以給手機帶來更充足的緩沖空間,隨著系統本身以及應用本身的膨脹,RAM內存的作用更明顯。
舉個例子,手機因為不具備獨立顯卡,所以只能把圖形處理器集成在SoC上,現在手機上已經可以實現4K屏幕、14nm工藝CPU等技術,而且虛擬現實VR很熱,那種接入手機的VR也需要手機GPU更出色,這無疑都需要更大的RAM內存來支持。
然而這并不意味著只要是大內存就一定更合適,原因有五點。
1、養羊毛出在羊身上,更大的內存最終也需要消費者去買單,勢必會增加用戶選擇手機的成本以及潛在的耗電量;
2、大內存也可能是手機廠商的一種營銷手段,通過參數引誘消費者選擇;
3、不能盲目的相信內存總數。根據手機系統定制化的不同,實際可用的運行內存也會有相應的浮動。比如你買了一款機型是4GB內存,但實際上可用內存空間只有2GB左右;
4、目前市面上最新的內存都是LPDDR4,DDR4相比之前的DDR3在速度和功耗控制上有大幅增強,所以如果同等RAM容量的手機,一定也要看清楚是DDR4還是DDR3;
5、RAM內存的大小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手機速度,但并不是決定性因素,畢竟手機運行速度是由CPU、GPU、RAM、ROM、系統優化共同來決定的。
內存的發展與處理器工藝與系統優化程度是相互掛鉤的。如果處理器性能本身跟不上,或是系統優化效果不佳,就算是配備了更大的內存也是一種資源浪費。從目前我們評測的機型來看,驍龍820/652處理器配4GB內存應該算是2K檔位性價比最高的組合了。在此建議用戶應該理性消費,同時養成良好的使用手機的習慣,通過定期清理內存也可以讓系統變得流暢。
過隨著移動SoC硬件水平的提升以及APP越來越“臃腫”,手機內存的增加也是大勢所趨。去年三星就已經宣布12Gb(1Byte=8bit)的手機內存顆粒開始量產了。該芯片基于20nm工藝,相比上代8Gb內存速度增加30%,同時降低了20%功耗。據數據統計,目前三星在全球移動DRAM市場的份額達到了45%,持續領跑市場。這里需要科普一下,一般手機都是需要4塊DRAM芯片組成內存,所以12Gb內存顆粒約為1.5GB內存,乘4就是目前最高的6GB內存了。
此外高通也在本周正式發布了驍龍821處理器。作為驍龍820的一個補充,該芯片最大的特點是提升了CPU與GPU的主頻,同時還暗示支持最大8GB內存的智能手機。或許一年之后,我們再去討論的將會是8GB內存手機的應用場景了。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