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日系電子產品有些萎靡,就連索尼的智能手機所占市場份額也進一步下降。在經歷了口碑不怎么樣的索尼Z3+之后,索尼在今年年底推出了Xperia Z5,雖然仍然是那個外觀,但是在機身材質和工藝顏色上都有不小的進步,相信這款手機會是不少外觀控的最愛。
索尼愛立信時代旗艦產品以X加數字命名,而更名索尼移動之后,旗艦系列變成了Z,與曾經的旗艦筆記本有所重疊,設計風格也從人體工程學的弧線變成了簡潔全對稱的硬朗“平板”式設計。由于設計風格定型,索尼在每代產品所能做的改動不多,Z5以及Z5 PRemium都將邊框的弧度削平,與Z3+相比,四角的防摔包角的色差處理的比較自然。這種邊框削平的做法功能上也是方便在側邊增加一枚指紋識別的電源按鍵,所以不能像前幾代那樣邊框做得比較厚。
Z5 的外觀一定是人人見了都想摸一摸,與Z5 Premium鏡面不同,Z5的光澤展現了索尼的傳統磨砂質感,是通過玻璃內側上色,又另在玻璃外側做霧面處理完成,有很不錯的光澤,索尼的LOGO和 Xperia的LOGO分別用拋光和更高一級的磨砂進行區分。這種表面工藝帶來不錯的手感,基本上摸過的人都稱贊了Z5的手感。
索尼Z5的一些可人的細節:
-機身底部保留了掛繩孔,對部分人來說非常便利;
-隱藏式雙揚聲器(之前Z2還有隱藏式的LED呼吸燈,不知為何沒保留),音效暫時比不過BoomSound,不過總歸也解決了橫向持握時揚聲器容易被手遮擋的問題,缺點是容易積灰,然而如果你常用外放,音量開大一點能把灰塵“震出來”;
- 2300W像素攝像頭沒有做成凸起的,LED補光燈盡管只給了一枚,然而以我的使用經驗來說,無論一枚還是兩枚,閃光燈拍出來的照片一般不能用;
-除了掛繩孔,索尼也是市場上為數不多的堅持在手機側邊設置相機按鍵的品牌,并且支持長按快速喚醒;
-音樂程序中集成Gracenote可以選擇下載專輯封面和曲目信息,不過這項功能需要手動開啟,而且無法更改現有的專輯格局;
-天氣掛件很漂亮(如下截圖)。
回顧一下索尼Z5的硬件參數,5.2英寸1080P分辨率顯示屏,高通驍龍810處理器,3GB運行內存,500W/2300W像素攝像頭,支持聯通4G,雙卡雙待,2900mAh內置鋰電池,整機重量157g。相對的,Z5 Premium采用4K分辨率,電池為3430mAh,重量為180g,比較起來Z5各方面比較平衡。
順便說一下發熱和續航,采用驍龍810處理器似乎都免不了發熱這個話題。索尼Z5在發熱方面依舊保持了前幾代的“傳統”,在使用相機以及觀看視頻時都會有明顯的升溫,所以我也不建議用來玩游戲。發熱比較厲害的情況下對續航也有影響,索尼最近幾代手機都宣稱提供兩天的續航。盡管整晚掉電可以控制在5%以內(未開啟STAMINA模式,該模式會在息屏之后斷開Wifi數據等網絡連接),然而兩天續航還是比較勉強。
索尼手機一直一來國行和港行機型的ROM可以通刷,所以多多少少會有一些人遇到固件選擇的問題。此前在Z5 Premium評測期間發現很多網友選擇固件的理由是為了避免發熱以及延長續航。這里澄清一下國行版ROM盡管剔除了谷歌服務框架,卻并沒有做到足夠的后臺優化,意味著“裸奔”的國行ROM并不會達到你的預期,不過也可以選擇第三方的手機管家來進行內存以及空間清理,效果如何就不多討論了。而港版ROM則適用于有VPN且對谷歌郵箱地圖搜索等有使用需求的人,此外谷歌的Play商店還是比國行裝APP來的方便且安全一些。
Z 系列從第一代L36h首次采用兩千萬像素的CMOS開始,成像質量一直難服眾望(影像部門給挖了個坑啊),Z5和Z5 Premium這一代產品終于有所改善。Z5的對焦成像迅速,偶有防抖不足,不過仍在可接受的范圍內,如果是通過手機取景以及查看樣張,效果是比 iphone更漂亮也更艷麗的。盡管成像質量有所提升,另一方面在一些邊邊角角的功能和操控設計上還是有些不夠周到,比如:在Z3以及Z3+中比較方便的調節曝光補償以及色彩平衡,現在收進了次級菜單;相機程序僅支持90度旋轉,這樣一來對左手拍照的用戶不夠友好;鎖屏狀態快速啟動相機之后如果要用到高級功能還需要解鎖屏幕,實在有些難受;全景相機操作和成像優化都有所不足。(以下為樣張)
結語:買大法除了錢還得有信仰
Z5 一改Z3+在顏色上面的不作為,銀色和綠色都給出了相當不錯的質感,此外首次將電源鍵處理成指紋識別,以及更加硬朗的邊線切角,這些元素無一不讓人懷念索尼VAIO筆記本時代Z系列設計的設計語言。這在市場上一眾品牌刻意模仿iPhone,2.5D玻璃滿天飛的市場情況下,走出了不一樣的風格。
不過在定價高居不下的情況下,普通用戶很難因為手機長得好看就會買單,購買索尼Z5手機的用戶恐怕大多都是這一品牌的鐵桿粉絲吧!
|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