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探花免费观看_亚洲丰满少妇自慰呻吟_97日韩有码在线_资源在线日韩欧美_一区二区精品毛片,辰东完美世界有声小说,欢乐颂第一季,yy玄幻小说排行榜完本

首頁 > 數據庫 > Oracle > 正文

Oracle 11g如何清理數據庫的歷史日志詳解

2020-07-26 14:04:39
字體:
來源:轉載
供稿:網友

本文主要給大家介紹了關于Oracle 11g清理數據庫歷史日志的相關內容,分享出來供大家參考學習,下面話不多說了,來一起看看詳細的介紹

1. 創建存放數據庫待刪除日志文件路徑

用于存放準備刪除,這里假設放在/home/Oracle/delete路徑下

$ cd /home/oracle/delete$ mkdir -p audit_file_dest background_dump_dest user_dump_dest core_dump_dest listenr_log_dest

2. 查看不同數據庫日志文件所在路徑

$ sqlplus / as sysdbaSQL> show parameter dest

找到audit_file_dest,background_dump_dest,user_dump_dest,core_dump_dest對應的值

audit_file_dest路徑下存放的是數據庫審計信息文件

background_dump_dest路徑下存放的是數據庫的trace文件和alert日志文件

user_dump_dest路徑下存放的是sql trace之后session的trace文件

core_dump_dest路徑下存放的是應用程序日志,除非數據庫出了問題,否則基本上不會有什么信息

下文使用黑體的audit_file_dest,background_dump_dest,user_dump_dest,core_dump_dest代替真實路徑。

3. 數據庫審計信息文件清理

進入audit_file_dest路徑下,將30天之前的文件移到準備刪除的文件夾,執行命令如下:

(1)執行如下命令查看當前所在路徑,確定是否無誤

$ cd audit_file_dest$ pwd

(2)執行如下命令查看30天前的審計文件

$ find audit_file_dest -mtime +30 -name /*.aud 

(3)執行如下命令,將文件移至待刪除文件夾

$ find audit_file_dest -mtime +30 -name /*.aud -exec mv {} /home/oracle/delete/audit_file_dest /;

(4)查看審計目錄下30天前的審計文件以及待刪除文件夾下的文件

$ find audit_file_dest -mtime +30 -name /*.aud$ ls /home/oracle/delete/audit_file_dest

(5)等待2日,確保日志文件移走對Oracle數據庫運行無影響之后,手工執行刪除命令

$ cd /home/oracle/delete$ rm -rf audit_file_dest

4. 數據庫trace文件和alert日志清理

4.1. 清理trace文件

進入background_dump_dest路徑下,將30天之前的文件移到準備刪除的文件夾,執行命令如下:

(1)執行如下命令查看當前所在路徑,確定是否無誤

$ cd background_dump_dest$ pwd

(2)執行如下命令查看30天前的審計文件

$ find background_dump_dest -mtime +30 -name /*.tr*

(3)執行如下命令,將文件移至待刪除文件夾

$ find background_dump_dest -mtime +30 -name /*.tr* -exec mv {} /home/oracle/delete/background_dump_dest /;

(4)查看審計目錄下30天前的審計文件以及待刪除文件夾下的文件

$ find background_dump_dest -mtime +30 -name /*.aud$ ls /home/oracle/delete/background_dump_dest

(5)等待2日,確保日志文件移走對Oracle數據庫運行無影響之后,手工執行刪除命令

$ cd /home/oracle/delete$ rm -rf background_dump_dest

4.2. 清理alert日志

alert日志,可以直接刪除alert日志(或echo清理),可自動生成,無需關閉數據庫(前提最好是將原來的cp備份)

(1)進入日志所在路徑

$ cd background_dump_dest

(2)cp備份

cp alert_$ORACLE_SID.log alert_$ORACLE_SID.log.bak (確保空間足夠)

(3)刪除原來alert日志文件

  方法1:echo >alert_$ORACLE_SID.log (這個方法清理后原來的alert文件還在)

  方法2:rm alert_$ORACLE_SID.log  (直接刪除掉)

(4)測試方法2刪除的alert文件會自動生成

SQL> alter system switch logfile;

(5)看是否生成新的日志文件

SQL> show parameter dumpSQL> exit$ cd /u01/app/oracle/diag/rdbms/db11g/db11g/trace$ ls -lrt 

可看到最新生成的alert日志文件

5. 數據庫sql trace文件清理

數據庫默認user_dump_dest和background_dump_dest路徑一致,如不一致,參考4.1的方法進行操作即可。

6. 數據庫監聽日志清理

Oracle 11g的監聽日志和告警日志分別在$ORACLE_BASE/diag/tnslsnr/hostname/listener/trace和$ORACLE_BASE/diag/tnslsnr/hostname/listener/alert目錄下,前面的hostname根據實際主機名而定,以下對監聽日志和告警日志所在目錄簡稱為trace目錄和alert目錄。

 trace目錄下產生的日志文件比較大,是主要清理的對象,而alert目錄下產生的文件比較小,基本不需要清除。在trace目錄下監聽日志是一個名為listener.log的文件,而在alert目錄下警告日志是一個名為log.xml的文件,這個日志每到11M左右就會分割成一個log_XXXX.xml的日志,逐漸累加。

刪除監聽日志的方法如下:

切換到oracle用戶

$ su oracle$ lsnrctl set log_status off$ mv listener.log listener.log.bak  (備份一下監聽文件 )$ lsnrctl set log_status on (這時候會自動創建一個listener.log文件)

監聽日志啟動后就會自動創建一個全新的listener.log文件,備份好的文件可以刪除。

如果不執行上述的命令直接刪除listener.log,系統是不會創建的。

警告日志可以用以下命令移動或者刪除(先到指定目錄下,再執行此命令)

find . -mtime +10 -exec mv {} /home/oracle/delete/listenr_log_dest /;

要看警告日志可以在oracle用戶下執行adrci

$adrci

在adrci目錄下可以輸入help可以看幫助命令。輸入help show alert,可以看到show alert的詳細用法。

show alert

會提示讓你選擇日志的目錄或者退出

adrci> show alert
Choose the alert log from the following homes to view:1: diag/rdbms/db1/db12: diag/tnslsnr/oracle/listenerQ: to quitPlease select option: 1

輸入1就看db1下的,輸入2就看listener目錄下的,輸入q就退出。

看完alert的日志后輸入 :q退出,操作方法跟vi命令類似。

SHOW TRACEFILE

可以看到監聽日志文件

7. adrci命令使用

11G adrci(Automatic Diagnostic Repository Command Interpreter)清理 ALERT|INCIDENT|TRACE|CDUMP|HM|UTSCDMP目錄下的文件

PS:補充11g還可用adrci清理: 具體步驟如下

$ adrciADRCI: Release 11.2.0.4.0 - Production on Fri Jun 2 18:31:34 2017Copyright (c) 1982, 2011, Oracle and/or its affiliates. All rights reserved.ADR base = "/u01/app/oracle"adrci> show homeADR Homes:diag/tnslsnr/db/listenerdiag/rdbms/cams/camsadrci> set homepath diag/rdbms/cams/camsadrci> help purge Usage: PURGE [[-i <id1> | <id1> <id2>] |   [-age <mins> [-type ALERT|INCIDENT|TRACE|CDUMP|HM|UTSCDMP]]]: Purpose: Purge the diagnostic data in the current ADR home. If no   option is specified, the default purging policy will be used. Options: [-i id1 | id1 id2]: Users can input a single incident ID, or a range of incidents to purge. [-age <mins>]: Users can specify the purging policy either to all the diagnostic data or the specified type. The data older than <mins> ago will be purged [-type ALERT|INCIDENT|TRACE|CDUMP|HM|UTSCDMP]: Users can specify what type of data to be purged. Examples: purge purge -i 123 456 purge -age 60 -type incident

如果要清理 /u01/app/oracle/diag/rdbms/cams/cams目錄下的內容,可以使用該方法。

總結

以上就是這篇文章的全部內容了,希望本文的內容對大家的學習或者工作能帶來一定的幫助,如果有疑問大家可以留言交流,謝謝大家對武林網的支持

發表評論 共有條評論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匿名發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格县| 精河县| 长白| 颍上县| 茌平县| 沽源县| 进贤县| 镇巴县| 台湾省| 海丰县| 南江县| 惠安县| 县级市| 神池县| 磐安县| 句容市| 青浦区| 河池市| 乐清市| 武功县| 金坛市| 洛川县| 苗栗县| 白山市| 罗山县| 麟游县| 瑞昌市| 富裕县| 邳州市| 彩票| 城固县| 沙洋县| 南通市| 汽车| 县级市| 司法| 凌海市| 郑州市| 澄迈县| 宜黄县| 安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