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Surface Studio原定于今年12月15日發貨,不過為更好的迎接購物季,誠意滿滿的微軟已經在日前開始陸續發貨。 但相比晚一天發布但是已經出貨的新 MacBook Pro,但由于產能問題,目前 Surface Studio 也只是少量發貨,大規模發貨時間已經推遲到了 2017 年初。
近日,國外知名維修團隊iFixit在拿到這款一體機之后便馬不停蹄的進行了拆解,最終給出了5分的評價(總分為10分,分數越高代表越容易維修)。
幸好,“什么都拆”的 iFixit 這次又來了,將一臺低配版(i5 處理器、1TB 混合硬盤)完全拆解開,也讓我們最終能夠目睹其優雅外表下的強勁之心。

需要值得注意的地方,在Surface Studio 的28英寸屏幕下方有個ARM處理器,iFixit團隊并未解釋英特爾處理器驅動的x86架構PC為何會有一個ARM處理器,外媒有猜測可能是幫助承擔微軟PixelSense屏幕的輔助計算。
iFixit團隊同時還揭示了Surface Studio的可升級性:微軟將內存、CPU和GPU焊在主板上,這些配置無法更改,但是用戶能夠在不拆除屏幕的情況下更換混合硬盤(SSD和HDD),只需要用螺絲刀轉開基座下方的螺絲就可以了。


本次拆解對象——i5 處理器、1TB 硬盤低配版 Surface Studio

顯示屏下方設置了揚聲器開口

屏幕上方總共有 4 個開孔,其中兩個為陣列麥克風,中間兩個分別為 500 萬攝像頭、紅外攝像頭(系統解鎖用)。


取下螺絲之后就能打開底板

首先映入眼簾是兩個常見的離心式散熱風扇,以及已經部分露出真容的電源、散熱以及主板。

揭開第二塊底板,你可以看到安裝在底板之上的揚聲器低音單元。
這兩張圖揭示出了 Surface Studio 散熱風道設計:主機后側實際有兩個大開縫,拆解圖左側負責出風、右側同時負責為兩個風扇進風。較大尺寸散熱風扇出風口設置了在機體右側,并未進行出風口特殊設計。
這也很可能會影響上方風扇的散熱效果,并且導致機身右側溫度較高。

大小不一兩個散熱風扇,均來自臺達


拆掉第二層底板之后,我們就可以清晰看到內部整體結構。左上角是緊湊尺寸的內置電源,下面兩個角是旋轉支架提供阻尼用的彈簧,剩余空間則為主板和散熱裝置。

在 Surface Studio 發布之初,我們曾經對“混合硬盤”這一點進行了探(jiu)討(jie),結果最終我們還是“猜錯了”。低配版 1TB“混合硬盤”并非現在市面的混合硬盤,而是由普通硬盤和固態硬盤組合而成。
而固態硬盤的實際型號為 SanDisk Z400s M.2 64 GB,工作在 SATA 3.0 模式下。究竟如何使用這塊 64GB 固態硬盤很可能是一個擺在已經購買了這款機器用戶面前的難題。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