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看看Linux軟件擴展名。軟件后綴為.rpm最初是Red Hat Linux提供的一種包封裝格式,現在許多Linux發行版本都使用;后綴為.deb是Debain Linux提供的一種包封裝格式;后綴為.tar.gz、tar.Z、tar.bz2或.tgz是使用Unix系統打包工具tar打包的;后綴為.bin 的一般是一些商業軟件。通過擴展名可以了解軟件格式,進而了解軟件安裝。
RPM格式軟件包的安裝 1.簡介 幾乎所有的Linux發行版本都使用某種形式的軟件包管理安裝、更新和卸載軟件。與直接從源代碼安裝相比,軟件包管理易于安裝和卸載;易于更新已安裝的軟件包;易于保護配置文件;易于跟蹤已安裝文件。 RPM全稱是Red Hat Package Manager(Red Hat包管理器)。RPM本質上就是一個包,包含可以立即在特定機器體系結構上安裝和運行的Linux軟件。RPM示意圖見圖1。 .sdec|安裝前腳本|二進制文件|二進制文件|。。。|安裝前腳本 圖1 RPM結構示意圖 大多數Linux RPM軟件包的命名有一定的規律,它遵循名稱-版本-修正版-類型-MYsoftware-1.2 -1.i386.rpm 。 2.安裝RPM包軟件 # rpm -ivh MYsoftware-1.2 -1.i386.rpm RPM命令主要參數: -i 安裝軟件。 -t 測試安裝,不是真的安裝。 -p 顯示安裝進度。 -f 忽略任何錯誤。 -U 升級安裝。 -v 檢測套件是否正確安裝。 這些參數可以同時采用。更多的內容可以參考RPM的命令幫助。 3.卸載軟件 # rpm -e 軟件名 需要說明的是,上面代碼中使用的是軟件名,而不是軟件包名。例如,要卸載software-1.2.-1.i386.rpm這個包時,應執行: #rpm -e software 4.強行卸載RPM包 有時除去一個RPM是不行的,尤其是系統上有別的程序依賴于它的時候。如果執行命令會顯示如下錯誤信息: ## rpm -e xsnow error: removing these packages would break dependencies: /usr/X11R6/bin/xsnow is needed by x-amusements-1.0-1 在這種情況下,可以用--force選項重新安裝xsnow: ## rpm -ivh --force xsnow-1.41-1.i386.rpm xsnow 這里推薦使用工具軟件Kleandisk,用它可以安全徹底清理掉不再使用的RPM包。詳細情況請查看2003年《開放系統世界》第12期。 5.安裝.src.rpm類型的文件 目前RPM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已經過編碼的(i386.rpm),一種是未經編碼的(src.rpm)。 rpm --rebuild Filename.src.rpm 這時系統會建立一個文件Filenamr.rpm,在/usr/src/redflag/RPMS/子目錄下,一般是i386,具體情況和Linux發行版本有關。然后執行下面代碼即可: rpm -ivh /usr/src/regflag/RPMS/i386/Filename.rpm 使用deb打包的軟件安裝 deb 是Debian Linux提供的一個包管理器,它與RPM十分類似。但由于RPM出現得早,并且應用廣泛,所以在各種版本的Linux中都常見到,而Debian的包管理器dpkg只出現在Debina Linux中。它的優點是不用被嚴格的依賴性檢查所困擾,缺點是只在Debian Linux發行版中才能見到這個包管理工具。 1. 安裝 # dpkg -i MYsoftware-1.2.-1.deb 2. 卸載 # dpkg -e MYsoftware 使用源代碼進行軟件安裝 和RPM 安裝方式相比,使用源代碼進行軟件安裝會復雜一些,但是用源代碼安裝軟件是Linux下進行軟件安裝的重要手段,也是運行Linux的最主要的優勢之一。使用源代碼安裝軟件,能按照用戶的需要選擇定制的安裝方式進行安裝,而不是僅僅依靠那些在安裝包中的預配置的參數選擇安裝。另外,仍然有一些軟件程序只能從源代碼處進行安裝。 現在有很多地方都提供源代碼包,到底在什么地方獲得取決于軟件的特殊需要。對于那些使用比較普遍的軟件,如Sendmail,可以從商業網站處下載源代碼軟件包(如http://www.sendmail.org )。一般的軟件包,可從開發者的Web站點下載。下面介紹一下安裝步驟: 1.解壓數據包 源代碼軟件通常以.tar.gz做為擴展名,也有tar.Z、tar.bz2或.tgz為擴展名的。不同擴展名解壓縮命令也不相同,見表1。 2.編譯軟件 成功解壓縮源代碼文件后,進入解包的目錄。在安裝前閱讀Readme文件和Install文件。盡管許多源代碼文件包都使用基本相同的命令,但是有時在閱讀這些文件時能發現一些重要的區別。例如,有些軟件包含一個可以安裝的安裝腳本程序(.sh)。在安裝前閱讀這些說明文件,有助于安裝成功和節約時間。 在安裝軟件以前要成為root用戶。實現這一點通常有兩種方式:在另一臺終端以root用戶登錄,或者輸入“su”,此時系統會提示輸入root用戶的密碼。輸入密碼以后,就將一直擁有root用戶的權限。如果已經是root用戶,那就可以進行下一步。 通常的安裝方法是從安裝包的目錄執行以下命令: gunzip soft1.tar.gz cd soft1 #. /configure #配置# make #調用make# make install #安裝源代碼# 刪除安裝時產生的臨時文件: #make clean 卸載軟件: #make uninstall 有些軟件包的源代碼編譯安裝后可以用make uninstall命令卸載。如果不提供此功能,則軟件的卸載必須手動刪除。由于軟件可能將文件分散地安裝在系統的多個目錄中,往往很難把它刪除干凈,應該在編譯前進行配置。 .bin文件安裝 擴展名為.bin文件是二進制的,它也是源程序經編譯后得到的機器語言。有一些軟件可以發布為以.bin為后綴的安裝包,例如,流媒體播放器 RealONE。如果安裝過RealONE的Windows版的話,那么安裝RealONE for Linux版本(文件名:r1p1_linux22_libc6_i386_a1.bin)就非常簡單了: #chmod +x r1p1_linux22_libc6_i386_a1.bin ./ r1p1_linux22_libc6_i386_a1.bin 接下來選擇安裝方式,有普通安裝和高級安裝兩種。如果不想改動安裝目錄,就可選擇普通安裝,整個安裝過程幾乎和在Windwos下一樣。 .bin文件的卸載,以RealONE for Linux為例,如果采用普通安裝方式的話,在用戶主目錄下會有Real和Realplayer9兩個文件夾,把它們刪除即可。 Linux綠色軟件 Linux 也有一些綠色軟件,不過不是很多。Linux系統提供一種機制:自動響應軟件運行進程的要求,為它設定好可以馬上運行的環境。這種機制可以是一種接口,或者是中間件。程序員編寫的程序可以直接拷貝分發,不用安裝,只要點擊程序的圖標,訪問操作系統提供的接口,設定好就可以工作。若要刪除軟件,直接刪除就可以,不用鏈接文件。這是最簡單的軟件安裝、卸載方式。 上面介紹了Linux軟件安裝的方法,對于Linux初學者來說,RPM安裝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如果想真正掌握Linux系統,源代碼安裝仍然是Linux下軟件安裝的重要手段。(T111) 1、Linux下有哪些中文系統? 主要有CXTERM、wzce、CXWIN、XCIN、ZhXwin。CXTERM是運行在X-WINDOW下的中文終端。Wzce是一個作為 shell運行的終端。CXWIN是支持中文的XSERVER。XCIN可以在X-WINDOW下輸入中文。ZhXwin是中文輸入程序,需要 CXTERM。 可到http://freesoft.cei.gov.cn下載以上軟件,例如要下載cxterm則進入自由軟件庫,查找cxterm即可。 2、怎樣在X Window中象Pwin98那樣顯示/輸入中文? 要在X Window的任何地方輸入中文,可以使用xcingb,它是一種中文輸入法的Server;libst.so.1可以在任何地方顯示出中文,一起使用它們即可顯示/輸入中文。libst.so.1在http://freesoft.cei.gov.cn 里有下載,Freesoft 里有搜索器, 可以很方便用它查找。 3、怎么樣讓RedHat Linux在X啟動時自動加入中文支持(libst.so.4)? 有兩種常用的方法:startx和xdm。對于這兩種方法,可通過在/etc/X11/xinit/Xclients文件中的這個部位加入以下幾行來完成: # TheNextLevel is supposed to work # with both fvwm95 and fvwm2 # (try fvwm95 first, then fvwm2). for FVWMVER in 95 95-2 2; do if [ -n "$(type -path fvwm${FVWMVER})" ]; then env > "$HOME"/Xrootenv.0 !!!! LD_PRELOAD=/usr/home/min/ZhXwin/lib/libst.so.4 !!!! export LD_PRELOAD # if this works, we stop here eval "exec fvwm${FVWMVER} ${FVWMOPTIONS}" > "$HOME"/.FVWM${FVWMVER}-erro rs 2>&1 fi tar.gz、tar.bz2的是源代碼包,需要編譯之后才能安裝,在編譯過程中你可以指定各種參數以適應你的系統需求,比如安裝位置,優化參數,要哪些功能不要哪些功能等等。 這類源代碼包需要解壓后(tar.gz的用 tar zxvf 解壓,tar.bz2的用 tar jxvf 解壓),進入解壓目錄,一般都有一個 INSTALL 的文本文件,里面一般都是安裝的詳細說明,可以用vi、nano、pico或X下面的文本編輯器(如gedit,gvim,kedit等)打開查看,安裝一般就是三個步驟: 1、configure,這一步一般用來生成 Makefile,為下一步的編譯做準備,你可以通過在 configure 后加上參數來對安裝進行控制,比如 代碼: ./configure --prefix=/usr 上面的意思是將該軟件安裝在 /usr 下面,執行文件就會安裝在 /usr/bin (而不是默認的 /usr/local/bin),資源文件就會安裝在 /usr/share(而不是默認的/usr/local/share)。同時一些軟件的配置文件你可以通過指定 --sys-config= 參數進行設定。有一些軟件還可以加上 --with、--enable、--without、--disable 等等參數對編譯加以控制,你可以通過允許 ./configure --help 察看詳細的說明幫助。 2、make ,這一步就是編譯,大多數的源代碼包都經過這一步進行編譯(當然有些perl或python編寫的軟件需要調用perl或python來進行編譯)。如果在 make 過程中出現 error ,你就要記下錯誤代碼(注意不僅僅是最后一行),然后你可以向開發者提交 bugreport(一般在 INSTALL 里有提交地址),或者你的系統少了一些依賴庫等,這些需要自己仔細研究錯誤代碼。 3、在編譯之后一般就是 make insatll 命令來進行安裝(當然有些軟件需要先運行 make check 或 make test 來進行一些測試),這一步一般需要你有 root 權限(因為要向系統寫入文件)。 安裝完畢后你就可以刪除解壓目錄了。采用源代碼編譯方式來安裝軟件是 Linux 系統下最常見的安裝軟件方法,而且這種方法使你可以更加自由地控制安裝細節,所以提倡大家多使用該方法安裝軟件。 PS:對于 bin 類型的安裝文件,一般給該文件加上可執行權限,再運行之即可,如: 代碼: chmod u+x example.bin ./example.bin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