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雖然沒有多少特別精深的原理,但在實際運用中,卻是非常容易犯錯的。繪制透視圖形時,可以通過滅點拉輔助線來控制線條的方向,但是如下圖所示,同樣的尺寸在透視圖中不同位置的表現,就很難只用輔助線來繪制了。

想要在AI中準確地畫出透視圖形,就要用到透視網格工具(Shift+P)。透視網格工具可以方便地調節出需要的一點、兩點及三點透視網格,在其上繪制透視圖形可以準確地控制尺寸和位置。使用過建模軟件的童鞋們都知道,許多結構都是靠拉伸和掃描來完成的。在AI中雖然不能直接建模,但是可以根據位置畫出結構線。

步驟 1
選取該物體結構線最集中的一面,勾勒出所需的結構線。相交的結構線都要保留,不需要剪切。難度不高,但需要耐心:)


步驟 2
視圖-透視網格-三點透視,打開透視網格,調節三個滅點到需要的位置,建議豎直方向滅點放在左右滅點中線上較遠的位置

點擊選取平面切換構件中的水平網格平面(綠色部分)。

透視選區工具(Shift+V)
框選第一步所畫的所有輪廓線,復制然后拖入到透視網格中,如下圖所示。變換中心選在右下角并把XY坐標都調成0。


步驟 3,將所有的結構線移動到它在物體上相對于基準面的高度上,以中間上方的旋鈕為例。

在側視圖上測量旋鈕結構線ABCD相對于基準面的垂直距離。本案例中的側視圖上沒有顯示出旋鈕與基準面的間隙,可以自己設定適當的距離。

Shift+V選中想要移動的結構線,雙擊水平網格平面控制按鈕,彈出對話框,選擇"移動選定對象",輸入上一步所測得的對應距離。如果同一尺寸的結構線有多條(如上圖所示D結構線),則選擇"復制選定對象"。


每次移動完結構線后,平面控制按鈕也會隨著移動,需要按Shift+P,然后將平面控制按鈕拖回原始位置(原點)。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
圖片精選